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草阁集

草阁集

六卷。《拾遗》一卷。《文集》一卷。附《筠谷诗》一卷。明李昱(约1367前后在世)撰。李昱,字宗表,号草阁,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中,官国子监助教。著有《草阁集》。李昱元季避战乱于浙江永康、东阳间,曾馆于胡氏。故集中与胡伯宏兄弟赠答之篇什最多。此集乃李昱没后胡伯宏及其友徐孟玑、陈公明所辑。拾遗一卷,则是其门人唐光祖所辑。拾遗之后,又附杂文四篇,题曰《文集》,不知何人所续辑,或亦出自光祖之手。李昱诗才力雄赡,古体长篇,大抵清刚隽上,矫矫不群。近体诗亦卓然不群。虽为高、杨、张、徐诸人盛名所掩,实则并驾中原,未定孰居先后。末附《筠谷诗》一卷,不著名氏。据宋濂在序中称:“其子李辕,字公载,为诗能继其家。”《千顷堂书目》亦载有《幸辕筠谷集》,注为李昱之子,官宜纶县(今广东儋县)丞。殆编录者以其卷帙无多,而附于其父文后。是集收入《四库全书》。

猜你喜欢

  • 督师奏疏

    十六卷。明孙承宗撰。承宗字雅绳,高阳人(今河北高阳县人)。万历进士,沈毅智略,晓畅军事,天启初累官兵部尚书,东阁大学士,时辽阳、广宁俱破,承宗自请以原官督理诸处军务,便宜行事。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著

  • 孝经识

    一卷。日本物茂卿撰。物茂卿生于日本宽文六年,卒于日本享保十三年,与康熙之世同时。是书据孔传而较以今文,录其同异,且为是正。茂卿以为《孝经》系战国时儒者所作,名之为经,古所未有。而以所引“孔子曰:吾行在

  • 古文雅正

    十四卷。清蔡世远(1682-1733)编。蔡世远生平详见《二希堂文集》辞目。本书是所为“古文”,却收有若干骈文在内,可见所用概念与后世不同。所谓“雅正”,意求文章典雅,内容正统。即“以理为根柢,而体杂

  • 皇王史订

    四卷。清李学孔撰。学孔字瞻黄,陕西渭州人。顺治中,尝官大宁卫断事。学孔因刘恕《通鉴外纪》义类未确,端绪难明,及订正其文,撰成此编,上起盘古氏,下迄周幽王。东迁之后,因《春秋》已作,故不复录。材料大抵摭

  • 陵阳集

    四卷。宋韩驹(?-1135)撰。韩驹,字子苍,蜀仙井监(今四川仁寿县)人。政和初,召试舍人院,赐进士出身。累除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绍兴中,知江州。卒于抚州。韩驹学原出苏辙、苏轼。吕本中作《江西宗派图

  • 解字赘言

    一卷。清吕调阳(其生平著述未详)撰。是编系吕氏读许书之札记,立论多较通达。如论未有文字之先,“百物皆有名,其名皆俗所名也。圣人制书契,即本俗所名者,与之画出,故能使人人通晓,所谓万民以察也”。论形声,

  • 游连云山记

    一卷。清李元度撰。连云山位县东南,古称纯山,朝辉夕霞,四时异状,每久晴山巅出云必有雨,其峻极可知。李元度家面山而居,同治九年(1870)重阳,约毛萼屏同游。先历雪峰之单椒秀泽,刘镜蓉草堂在其麓,与李元

  • 继志斋集

    十二卷。《附录》一卷。明王绅撰。王绅字仲缙,浙江义乌人。待制祎之仲子。《明史》附见祎传。称祎死时,绅年十三。事母兄尽孝友。长博学,受业于宋濂宋濂器之曰:吾友不亡矣。蜀献王聘绅,待以客礼。王绅求献王往云

  • 珠泉草庐文录

    一卷。廖树蘅(生卒年未详)撰。、事迹见《珠宗草庐诗钞》。此其文集,文颇平实,无轻佻环薄之习,是其所长。惟于文律不甚讲求,故语句颇有疵漏。如《游衡山记》云:“汉唐勋戚多陪陵,高冢祁连,与国无极。”按:祁

  • 吾意盦长短句甲稿

    一卷。《乙稿》 一卷。清姚正镛撰。姚正镛,辽宁盖平人,字仲海,生于道光年间,逝于光绪年间,生卒年均不详。本词集之甲、乙稿皆作者亲手编订,收词三百零七首。作者早弃时文,壮年奔走边关。倥偬戎马,仕宦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