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史百家杂钞

经史百家杂钞

二十六卷。清曾国藩(1811-1872)编。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咸丰、同治间先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标榜程朱理学,善文章,有《曾文正公全集》。《经史百家杂钞》是清末至民国间,继《古文辞类纂》后一部较有影响的古文选读本。曾国藩在姚鼐“治学三原则”(义理、考据、词章)外,又新增“经济”(即“经世济民”)一条,其研习古文之根本意义,在于文章与政事相合,以达到了解历代的治乱兴衰、典章文物、学术思想和经国济民之道与术。其新增之内容,与姚氏相比,优点有二:其一是认为古文之“源”并不仅限于唐宋八大家或主要限于历代文章之士,而是出于更早的“经、史、子”三类中;其二,所选内容、典章文物、学术思想及有关治道的文章比重增加,从而体现了时代要求和《杂钞》的社会功能。所选文章七百余篇,有一定的学术性、代表性和实用性。该书版本颇多。较早的是清光绪二年(1876)传忠书局刻本(《曾文正公全集》),后有清光绪十四年(1888)鸿文书局铅印本和商务印书馆本,民国间上海中华图书馆本、国学整理社铅印本、广益书局刻本等,1987年长沙岳麓书社铅印本(孙雍长标点)版面清晰,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猜你喜欢

  • 卷施阁文甲集

    十卷。《补遗》一卷。《乙集》八卷。《续编》一卷。《更生斋文甲集》四卷。《乙集》四卷。《续集》二卷。清洪亮吉(1746-1809)撰。亮吉字君直,号风江,晚号更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清代经学家、文学

  • 正蓝旗汉军甘氏家谱

    一卷。清甘氏族人撰。此为康熙朝云贵总督甘文焜家谱。前有文焜子国基及其从子国堂序,次谱法凡例四十五则,次甘氏宗谱总图,次甘氏世次宗派表。综观全谱,断制谨严,体裁缜密。现存旧抄本。

  • 关中集

    四卷。明余懋衡(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余懋衡,字持国,江西婺源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著有《关中集》、《语录》、《经翼》。是书为懋衡巡按陕西时所作。凡四卷,收

  • 新仪象法要

    三卷。宋苏颂(1020-1101)撰。颂字子容,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徙居丹阳。庆历二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宰相。事见宋史本传。作者于元祐元年(1086)奉命检校太史局天文仪器,三年与韩公廉等试制水运

  • 礼记义证

    一卷。后魏刘芳(详见《毛诗笺诗义证》条)辑。清马国翰撰。马辑本只六条,有得有失。其有,“云卜赴也,赴来者之心”。此为得也。赴从卜声。《诗·大田》“秉畀炎火”,《释文》“秉”,“《韩诗》作卜,卜报也”。

  • 复堂词话

    一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原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屡应礼部试不第。曾入福建学使徐树藩幕。历任秀水县学教谕及安徽歙县、全椒、合肥、宿松知

  • 经义正衡叙录

    二卷。清雷廷珍(1854-约1893)撰。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经术文学,又主持笔山书院讲席。廷珍拟著《诸经正衡》,此二卷,仅为其叙录。大旨分经义为

  • 潞城县志

    ①八卷。清张士浩修,申伯纂。张士浩字配天,泾阳人,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潞城知县。张士浩掌潞邑时,为政廉惠,尝核减草豆,募垦荒田,且全邑之城池、庙学、桥梁,悉出俸缮葺创修,虽数千金不惜,堪称名宦。

  • 兴国州志

    ①七卷,明唐宁修,林爱民纂,唐宁,字松泉,河南怀远人,举人,官兴国州知州。林爱民,字惟牧。福建福宁人,进士,以户部主事谪为兴国同知。宋绍熙四年(1193),知军赵善宣始纂图志六卷,或名潘廷立修,实为二

  • 春秋体注

    三十卷。清林云铭撰,汤庆荪补订。云铭字西仲,侯官(今福建福州)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徽州通判,著有《楚辞灯》、《庄子因》、《挹奎楼文集》、《吴山音》等。该书前有乾隆癸丑(1793)汤庆荪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