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句说

经句说

二十二卷。清吴英(生卒年不详)撰。吴英字简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诸生,生平不详。本书初次刊刻,只有四卷,继之为七卷、十卷,最后增订成二十二卷,因此《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三条,现合为一条。卷首有自序两篇,前序时间为嘉庆乙亥,后序时间是嘉庆戊寅,当时本书尚未刊竣。本书用力颇勤,采摭颇广,不仅对古籍多所征引,而且对顾炎武、陈启源、吕留良、马骕、钱时、惠栋、毛奇龄、戴震、徐文靖、阎若璩、臧琳、方苞、冯景、翟濯、梁玉绳、汪中、钱塘、王鸣盛等的著作,都曾加以称引。所说不分经而以人分类,大体上是就经文中的某一句或数句,征引群说,而不分汉宋,有时独抒己见,往往见解新颖。如说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下之事,认为汤、武革命,孔子称为“顺乎天而应乎人”,伯夷、叔齐不应有叩马而谏和不食周粟之事。而且武王伐纣之时,可能伯夷、叔齐已经死了。《孟子》说:“伯夷避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这里说的“闻文王作”,一定是在文王行政初盛之年,其时夷、齐已称大老,又怎能等到武王伐纣时还在人世呢?又考证孤竹国在辽西,夏商时属冀州,首阳山在蒲州,是古代蒲坂,也属冀州,当夷、齐让国而逃,是从西北来到东南,未离冀州,所说挨饿,是在未听说西伯善养老之前。而疏却说,让位至周,等武王伐纣后,义不食周粟因此在首阳山下采薇而食,终于饿死。不想一想从丰邑到蒲坂,路途千里,又哪里是老人枵腹能至?此说发前人之所未发,令人大快。其他持论,也大都斟酌不苟。只是有时好引宋儒陈说作无谓之辨,稍显不知体要,又每每以自己的见解论证是非,有时未免空无依傍,自为论断。本书有嘉庆十五年四卷本,竹石轩自刻十卷本,嘉庆二十二卷本,璜川吴氏经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霞外捃屑

    十卷。清平步青(1832-1896)撰。平步青字景荪,别号常庸、栋山樵、霞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同治进士。曾任江西粮道,并代理布政使。后辞职家居,校辑群书,从事著述,著有《香雪崦丛书》等。《霞外捃

  • 罗湖野录

    四卷。南宋释晓莹(生卒年不详)撰。晓莹,字仲温、江西人。擅长作诗,史载她“颇解吟咏”。其身世生平不详。《新续高僧传》释晓莹传载:“既离尘俗,历访丛席,顿明大事,四众推重。晚归罗野杜门却扫”。《罗湖野录

  • 醒世第二奇书

    见《石点头》。

  • 律吕正论

    四卷。明朱载堉(见《乐律全书》)撰。是书扫除古法,独出新意。朱载堉认为《史记》称黄钟八寸十分一,约十分为寸。《管子称九九以是生黄钟,约以九分为寸。从汉代京房、刘歆开始以九寸为九十分,以空围相乘得八百一

  • 春秋列传节要

    十一卷。清孟缉祖撰。缉祖字敬修,卢龙(今河北卢龙)人。励志《诗》《书》,而不为章句之学。他鉴于《春秋》一书属于编年体,各国史事纷纭杂陈,有的一人而前后异名,有的一事而前后不接,于是对《春秋》公侯按国别

  • 峡山神异记

    一卷。宋王辅(约1216年前后在世)撰。王辅,字、号、生平、生卒年均不详,只知其作过泷水令。《峡山神异记》一书作于嘉定戊寅年。作者在自序中说,这部书系作者备员西征,始闻峡山非常可骇之事,始犹未敢以为然

  • 千金翼方

    三十卷。唐孙思邈(详见《备急千金要方》)撰。此书是《千金要方》的续编,约成书于永淳元年(682)。“翼”即羽翼之意,言此二书互为补充而成羽翼,故后世常并提二书为《千金方》。此书内容十分丰富,分一百八十

  • 定庵年谱外记

    二卷。清张祖廉辑,祖廉字彦云,清末浙江嘉善人,生卒年及事迹未详,先是张氏与吴昌授相约搜龚自珍轶事,后吴氏年谱所未备。书中所记多不能考其确切年月,故称外记,可与吴谱参看。此书有1920年张氏排印《镜娟楼

  • 曝书亭集

    八十卷。《附录》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古文。

  • 矩洲集

    十卷,附《樗亭集》一卷。明黄衷(1474-1553)撰。黄衷,字子和,别号病叟,南海(今属广东)人。弘治九年(1496)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有政绩。著有《海语》。《矩洲集》为其诗集。十卷。集中分《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