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类要

类要

一百卷。宋晏殊(991-1055)撰。晏殊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景德初年,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命为秘书省正字。迁太常寺奉礼郎、尚书户部员外郎、翰林学士。仁宗即位迁右谏议大夫,进礼部侍郎,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庆历中拜集贤殿学士,礼部刑部尚书、兵部尚书,封临淄公,谥号元献。晏殊以词著称,尤擅长小令,也能文工诗。有《珠玉词》一百三十余首。本书是一部类事之书。其体例略如《北堂书钞》以及《白氏六帖》。内容更加详备。叶梦德在《避暑录话》中称:晏殊平生未尝弃一纸,虽封皮亦十百为沓。每读书得一故事,则批一封皮。后批门类,命书吏传写,即今《类要》也。所以,此书所采录的内容,都是从原书中引出,不似其他类书相互之间辗转传抄,真伪难辨。但此书自宋以后,所传名目、卷帙其说各异。欧阳修作殊神道碑称:类集古今为集选二百卷。曾巩作序则称:上中下帙七十四篇。只有在《宋史·本传》中称:一百卷。据晏殊四世孙知雅州的晏袤进书原表云:此书在宋南渡之后,已多缺佚。晏袤又续加编录。于开禧二年上进。所以,现书中在篇目下有题四世孙袤补缺的字样。即晏袤所增补,而不是晏殊之旧作。此书,自明代之后,传本甚少。只有浙江范氏天一阁所藏本,是从宋本抄存的。而中间残缺至四十三卷。另外有两淮所进本,仅保存了三十七卷。门类、编次,颠倒不整。而且,相互传抄,错误相沿,讹谬脱落甚至读不成句。因此《四库全书总目》仅存其目。

猜你喜欢

  • 大学述义

    一卷。徐绍桢撰。是书首有读法,次述义,其大旨详尽于读法。以为《大学》乃孔门政治革命之书,开卷即云“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止善”。至于述义,则章解节释,多用旧说,唯分章从郑不从朱。唯以传三章,“如切如

  • 尚絅堂诗

    五十二卷。《词集》二卷。《骈体文》二卷。清刘嗣绾(1762-1820)撰。刘嗣绾,字醇甫,号简之、芙初。阳湖(江苏武进)人。嘉庆十三年(1808)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时年五十岁。因母逝,哀痛成疾而

  • 云林遗事

    一卷。明顾元庆(1487-1565)撰。顾元庆字大有,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因家居阳山大石下,学者称大石先生。著名藏书家。家有夷白堂,藏书万卷,终生藏书,刻书,著书。刻有《文房小说》、《明朝四十家小说

  • 东乡县志

    十二卷首一卷,清白如柏纂修。白如柏,长白人,曾任东乡县知县。东乡县旧无志。嘉庆十七年(1812)县令徐陈谟始修之。兹编则为续徐志而作。《东乡县志》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卷首为原

  • 广安州新志

    四十三卷首一卷,清周克堃纂修。周克堃,字幼安,邑人,同治优贡,初为县令,累擢至道员。其关心桑梓文献,所适以稿自随,而志成于归田之后。于金石古迹,尤逐处经心。此篇原名《广安新志》,为周幼安私家著述,其费

  • 方言疏证补

    一卷。清王念孙撰。王念孙生平见“广雅疏证”。是书旨在补注戴震《方言疏证》,间亦订正卢文弨、丁杰两家之说。前列戴氏疏证,后附按语。全书起自卷一“党”条,终于“允”条,计补二十条。为王氏未竟之稿。1925

  • 读易搜

    十二卷。明末清初缙云人郑赓唐撰。郑赓唐为明末天启七年(1627)举人,官至福建按察使佥事。该书序中称“丁亥”,盖成于清顺治四年(1647)。该书经传体例全用注疏本,每卦之末附短论一篇,多是经生之常义,

  • 八指头陀诗文集

    清释敬安(1851-1912)撰。释敬安,字寄禅,曾于阿育王寺烧残二指,故号“八指头陀”。俗姓黄,名读山,湖南湘潭人。曾任中华佛教总会第一任会长,是一位著名的爱国诗僧。其诗始刻于光绪七年(1881),

  • 孟子注

    ① 一卷。晋綦毋邃撰,清马国翰辑。邃字及,里爵俱无考。裴駰《史记索隐》两引邃注《列女传》语,《隋书·经籍志》列其书于皇甫谧《列女传》之下,杜预《女记》之上,则邃为晋人无疑。《隋书·经籍志》邃有《孟子注

  • 使楚丛谭

    一卷。清王昶撰。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字琴德,江苏青浦人(今上海市),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官至刑部侍郎。湛深经术,娴于政事韬略。时号通儒,学者称阑泉先生。著述宏丰,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