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礼部韵略

礼部韵略

五卷。宋丁度、李淑等人修撰。丁度(990-1053)字公雅,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祖籍恩州清河(今河北清河县)。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登服勤词学科,为大理评事,通判通州,官至尚书右丞。卒赠吏部尚书,谥文简。撰修《礼部韵略》、《集韵》外,尚著作《龟鉴精义》三卷、《武经总要》四十卷。宋景德四年(1007年)曾编辑过一部《韵略》,王应麟《玉海》卷四十五云:“景德四年,龙图待制戚纶等,承诏详定考试声韵。纶等以殿中丞丘雍所定《切韵》‘同用’‘独用’例,及新定条例参正。按《崇文目》雍撰《韵略》五卷,略取《切韵》要字,备礼部科试。”戴震《声韵考》卷二云:“是时无《礼部韵略》之称,其书名《韵略》,与所校正《切韵》同日颁行,‘独用’‘同用’例不殊。明年,《切韵》改赐新名《广韵》,而《广韵》、《韵略》为景德、祥符间详略二书。”《韵略》一书已亡佚不传,内容无从详知,仅知这是一部备礼部科试所用之书,是删节《广韵》,摘取要字的略本,其韵例等当与《广韵》无异。是书由戚纶确定条例,由丘雍撰作,凡五卷。景佑四年(1037年)诏令丁度等人修订《韵略》而成《礼部韵略》。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以后,贡举之事由礼部管理,故官韵亦由礼部颁行,所以是书称《礼部韵略》,而所以称“略”者,乃“举子诗赋所常用,盖字书声韵之略也”(陈振孙《书录解题》)。《礼部韵略》“刊正窄韵十三处,许附近通用”。据顾炎武《音论》所言,《礼部韵略》与《广韵》主要区别在于:《广韵》平声二十“文”独用,二十一“殷”(欣)独用,《礼部韵略》二十“文”与“欣”通;《广韵》上声十八“吻”独用,十九“隐”独用,《礼部韵略》十八“吻”与“隐”通;《广韵》去声二十三“问”独用,二十四“焮”独用,《礼部韵略》二十三“问”与“焮”通;《广韵》入声八“物”独用,九“迄”独用,《礼部韵略》八“勿”与“迄”通。《礼部韵略》大量削减《广韵》所收“奇字”,全书只收九千五百九十个较常用的字,注释亦从简。因为“字即简约,义多雅训”,所以很受属文之士的欢迎,“学士歙然宗之”(清邵长蘅《韵略叙录》)。《礼部韵略》颁行以后,元祐中,孙谔、苏轼等曾再加详定。是书原本早已不存,现在传世的是它的几种修订本。

猜你喜欢

  • 云过淡墨

    六卷。明木增(生卒年不详)撰。木增,字生白,云南丽江土司,世袭土知府。以助饷征蛮功,晋秩为左布政使。年仅三十,就谢职。明天启五年(1625年)特给诰命以旌其忠。木增好读书,多与文士往还,此书是其随笔杂

  • 交泰韵

    一卷。明吕坤撰。吕坤(1536-1618)字叔简,号新吾,又号心吾,宁陵(今河南宁陵县)人。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授襄垣知县,调大同,征授户部主事,迁郎中。再迁山东参政、山西按察使,陕西右布政使

  • 东堂集

    十卷。宋毛滂(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

  • 渚山堂诗话

    三卷。明陈霆(约515年前后在世)撰。陈霆字声伯,浙江德清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刑科给事中。著有《唐余纪传》等,是书杂论唐宋以来诗句工拙,以论明诗为多。如论古人做诗,用事当如水中著盐,寓意

  • 东光县志

    ①八卷。清白为玑修,冯樾纂。白为玑,奉天铁岭人,曾任东光知县。冯樾,真定宁晋人,曾任东光县儒学教谕。东光县有志书始于明正德间,撰者为邑人廖纪。其后四次重修。白为玑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任知县后,于

  • 正蓝旗汉军甘氏家谱

    一卷。清甘氏族人撰。此为康熙朝云贵总督甘文焜家谱。前有文焜子国基及其从子国堂序,次谱法凡例四十五则,次甘氏宗谱总图,次甘氏世次宗派表。综观全谱,断制谨严,体裁缜密。现存旧抄本。

  • 雅宜集

    十卷。明王宠(1494-1533)撰。王宠,字履吉,自号雅宜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八举不第,终于诸生。著有《雅宜集》。是集诗八卷,文二卷。其诗分体编列,而各以《正德稿》、《嘉靖稿》字系于标题之下

  • 礼山园文集

    八卷。清李来章(1654-1721)撰。李来章,另名李灼然,字来章,号礼山。河南襄城人,生平详见《连阳八排风土记》(辞目)。康熙十四年(1675)举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选广东连山知县,故著有《

  • 同文千字文

    二卷。不著撰人名氏。卷首有天启(1621-1627)中田艺蘅序。中分“好爵自縻”以上为上卷,“都邑华夏”以下为下卷。每字先列楷体,注以音义,次以篆隶草诸体附之。更于篆体以下说解字形。从田序可知,是书作

  • 书序述闻

    一卷。清刘逢禄(1776-1829年)撰。刘逢禄字申受,江苏常州人,官至礼部主事,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奠基人。少时从其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学习,治《春秋公羊传》,攻击《左传》及古文经学开创者刘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