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卷。晋荀氏撰。荀氏生平事迹不详。仅从书中“南平国蛮兵”条,知荀氏于东晋安帝义熙年间做过南平国郎中。此书《隋志》入史部杂传类,著录三卷,题荀氏撰。《旧唐志》同,《新唐志》入丙部小说家类。《太平御览·经
一卷。明陈良谟(1482-1572)撰。陈良谟,字中夫(一作忠夫),号栋塘,安吉人。官至贵州布政司参政。陈良谟性恬淡寡欲,诗文温醇典雅。著有《天目山房集》等。《见闻纪训》是一部杂记见闻的笔记小说。这部
明朱棣(1360-1424)撰。朱棣,明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庙号成祖。棣为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建文元年(1399)起兵,自称“靖难”,四年破京师,夺
一卷。明邵宝(1460-1527)撰。邵宝字国贤,号二泉,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成化甲辰(1484)进士,授许州知州。迁江西提举副使,修白鹿书院学舍,以处学者。其教则以致知力行为本。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一卷。清邓邦康编。邦清末人,系谱主曾孙女。生卒年及事迹未详。谱主邓廷桢(1776-1846),字维周,号嶰筠,江苏江宁(今南京)人。嘉庆六年(1801年)进士,累官至两广、闽浙总督。鸦片战争期间配合林
一卷。清杨名时(详见《周易札记诗经札记四书札记程功录》)撰。名时曾官云贵总督兼管巡抚事,雍正六年,因借欠亏空等事革职。闲居云南六七年,本书即作于此时。书前有弁言。全书摘引《易》、《论语》、《中庸》、《
四卷。《存说》二卷。《集说补》一卷。清程鸿诏(生卒年不详)撰。程鸿诏,字伯敷,号黟农,安徽黟县(今地名同)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官至江苏候补知府。是书前后并有自叙。是书取秦汉以来诸先儒之言
二十八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莫祥芝、甘绍盘修,汪士铎纂。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分任纂修者,皆一时地方名宿,故体例精详,文章尔雅,不愧大邦制作。叙录商例之作,陈义甚高,择言尤雅,可谓渊懿样茂矣!
十四卷。清姚文田撰。参见《说文校议》。此书本《说文》谐声之字以求声音之原。姚氏认为段玉载《六书音均表》多言合韵,而里巷歌谣天籁自发,音谐则用,讵识部居?故合韵之说不可用也;孔广森《诗声类》又创为对转之
一卷。清沈炳震(1679-1737)撰。沈炳震,字寅驭,号东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年五十九岁。岁贡生,乾隆元年(1736)荐试博学鸿词。炳震少好博览,才益闳雅,尤深史学,著作宏富。著有:《增默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