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

王延德使高昌记校注

一卷。近代王国维撰。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留学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识渊博,对中国史料学、古文字,韵学、戏曲均有研究,参与《浙江续通志稿》编纂,撰有《浙江通志考异》。在甲骨文和金文研究方面卓有建树,在学术界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在西北地理和蒙古史料研究方面也有重要贡献。1925年起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投昆明湖自杀。其著作多达六十余种,有《观堂集林》、《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王国维先生遗书》等。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五月,诏遣供奉官王延德殿前承旨,白动西行使高昌,(今新疆吐鲁蕃东)。前后经历三年,至雍熙元年(984)四月始归京鲁师,叙其行程,《宋史·外国传》载之,但不及王明清《挥尘前录》详赡。此篇王国维《宋史》为主,以《挥尘前录》疏校于下方,又据李寿《续资治通鉴》宋琦疏,以释蕃语“打当”之义,甚明确,可称善本。因《挥尘前录》为通行丛书本,颇多误字,以汲古阁影印宋抄本正之,如“遗以财产”,汲古本“产”作“货”;“入尚衣锦绣”,汲古本“尚衣”为“衣尚”;“唐时浩敕”,汲古本“诰“作“诏”;“可为绵”,汲古本“”之后有“帛”字;“重者三斤”,汲古本“重”字前有“尾”字等诸处,文义俱较宋史为长,而是卷未校出。又有《挥尘前录》载王廷德自叙,《宋史》失载,也应补列卷首,以见王廷德述作的意旨。缘此书王国维校注《长春真人西游记》时所作,当时忽卢校录,故有此失。上虞罗氏印行时,与杜环《径行记》等同列,改名为《古行记四种》,此改从初名,故裁篇别出,仍以校注名书。

猜你喜欢

  • 显学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政氏之儒。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

  • 双峰存稿

    六卷。宋舒邦佐(1137-1214)撰。舒邦佐字辅国,一字平叔。江西靖安人。淳熙进士,授鄂州蒲圻主簿,旋改潭州善化主簿、衡州录事参军。为官廉洁著称,其认为“吏蠹易滋,民冤难伸”。著有《双峰猥稿》、《厉

  • 太平府志

    四十卷,清黄桂修,宋骧、郝煌纂。黄桂,字汉桂,辽东人。初以通政参议外转贵州分守恩仁道奉裁,迁升淮扬分巡副使,康熙十年(1671)来任太平府知府。宋骧,字龙溪,清高邮州人。举人,康熙十一年(1672)来

  • 旧德集

    十四卷。清缪荃孙(1844-1919)编辑。缪荃孙,字筱珊,又字炎之,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曾入张之洞幕下,助其编成《书目答问》,官翰林院编修。缪荃孙博览群书,尤精金石、目录

  • 易图通变

    五卷,《易筮通变》三卷。元雷思齐撰。雷思齐字齐贤,抚州临川(今江西临川)人。生平不详,四库馆臣称其“宋亡之后,弃儒服为道士,居乌石观,后终于广信。事迹具袁桷所撰《墓志》”。未甚确。袁桷志墓云:“幼弃家

  • 四书说约

    六卷。明孙肇兴撰。书首有王绩灿、李邦华序及肇兴所为《看书摘训》及《弁言》。《摘训》称以实字观义理,虚字审精神,言言能返证于自己,事事可实按之目前。《弁言》称“会神按脉,各从本章本句,讽咏玩味,觉指点开

  • 文则

    二卷。宋陈骙(1128-1203)撰。陈骙生平详见《南宋馆阁录》辞目。据《太平御览》引挚虞《文章流别论》称:“文章句法,推本六经,兹其权舆也。”刘知几《史通》特出《摸拟》一篇,于貌同心异、貌异心同辨析

  • 孝经阐要

    一卷。清张恩霨撰。张恩霨生卒及事迹不详,著述除《孝经阐要》外,还有《大学阐要》、《中庸阐要》等。是书首有自序,言“孝为生人之大本,经世之大原。古者圣帝明王之治天下,知移风易俗之规,不外资始资生之理。于

  • 节序同风录

    未分卷。孔尚任撰。孔尚任(1648-1718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塘,自署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康熙六年(1667年)秀才,以捐纳为国子监生。二十三年授国子监博士,历官户部主事、员外郎

  • 尊圣集

    四卷。明陈尧道(生卒不详)撰。陈尧道,里籍、生平事迹均不详,惟知明嘉靖末(1560年前后)为大埔县教谕。《尊圣集》记有关孔圣事迹,分图像、世家、事迹、遗泽、制敕、撰述、封事七类,但内容多抄袭《祖庭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