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玉华洞志

玉华洞志

十卷。清廖鹤龄撰。廖鹤龄,字云友,福建将乐人。岁贡生。玉华洞在将乐县南十里许,以奇丽鸣天下。万历二十年(1592),海阳人林熙春任将乐县知县,爱玉华洞,认为天下罕见,因撰《玉华洞志》,此为首创。后顺治十一年(1654),曲阜人孔兴训任县令,又重修。然两书皆失传。康熙六年(1667),陈文在又撰《玉华洞志》六卷。廖鹤龄以陈志犹不称意,又撰此书。《玉华洞志》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共十卷。其谓玉华洞曰,幽深窅,秉炬入其中,则见石钟乳滴成各类山川人物,无不逼真。乾端坤倪,神工鬼斧,变化万千,不可名状。其洞之奇胜,名扬南国,几与武夷峙。兹篇语言生动,叙述翔实,读之令人神往。然其过重地灵说,谓宋杨时生于其地,故援以为重。证钟灵毓秀非偶然,乃大贤第生之地。于是引起邓颖蒙序,于地灵之说深为不满。

猜你喜欢

  • 惠氏读说文记

    十五卷。清惠栋(1697-1758)撰。惠栋字定宇,号松厓,元和(今江苏吴县)人。清代经学家,乾嘉学派吴派的奠基人,钱大昕论其学曰:“宋元以来说经之书盈屋充栋,高者蔑古训以夸心得,下者袭人言以为己有。

  • 欲从录

    十卷。清代王锬撰。此书主要摘录孔子、子思、颜回、曾子、孟子、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及朱熹的言论,同时广征博引诸家之说来进一步论述闸发这些言论,但摘录不够全面,孔子言论部分摘自《易系辞》及《论语》中,

  • 三国志平话

    上中下三卷。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讲史话本小说,叙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争雄故事。卷上记汉灵帝时黄巾起义,刘备、关羽、张飞乘时而出,止于斩吕布。卷中记刘备受封豫州牧,止于赤壁之战。卷下记刘

  • 蕉园文集

    七卷。诗二卷。清熊国均(生卒年未详)撰。熊国均,字秉揆,湖南长沙人。乾隆间贡生。集中第二卷《复刘侯论文书》,有“承示《斯馨堂集》”之语,知国均为刘暐泽之友,暐泽文虽不足成家,尚觉文从字顺。熊国均文亦时

  • 傅子

    一卷。晋傅元(玄)(217-278)撰。傅元字休奕,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自幼孤贫,博学。曹魏时,历任弘农太守、典农校尉,封为鹑觚男。在司马晋,又历任散骑校尉、驸马都尉。曾从事编写《魏书》,对儒、

  • 催官篇

    二卷。宋赖文俊(生卒年不详)撰。赖文俊,字太素,处州(今属浙江省)人,曾官于建阳,好相地之术,后弃职浪游,号布衣子,世称赖布衣,撰有《绍兴大地八钤》、《三十六钤》、《催官篇》等。《催官篇》一书,分《评

  • 光绪临朐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姚延福修,邓嘉缉、蒋师辙纂。姚延福字介生,江苏上元(今江苏南京)人,监生出身,光绪七年(1881)任临朐县知县。下车伊始,即留意一方故事,研求其利弊而予以变革。邑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一

  • 国朝闺秀诗柳絮集

    五十卷。《补遗》一卷,《续编》、《又续编》一卷。清黄秩模编辑。黄秩模,生卒年不详,字正伯,江西宜黄人,从序言中可知此书当成书于咸丰元年(1851),咸丰三年(1853)有蕉阴小榥刊本。书前有郑志昀、黄

  • 瓮安县志

    二十一卷,民国李退谷修,朱勋等纂。李退谷,开州人,民国时期任瓮安县知县。朱勋,邑人。清雍正初,邑宰韩瑛撰县志八卷。然久已散失。民国二年李退谷来任知县,乃延朱勋纂修志乘,历时八月而成是书。《瓮安县志》民

  • 士材三书

    八卷。明李中梓(详见《内经知要》)撰。此书为清人尤乘增辑。收录《诊家正眼》二卷,《本草通玄》二卷,《病机沙篆》二卷,并附其门人尤乘所辑《寿世青编》二卷,亦为李中梓之说。其中《诊家正眼》专论脉学,以王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