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状元任先生遗稿

状元任先生遗稿

二卷。明任亭泰撰。生卒年未详。原书不著撰人名字,仅知其为任姓而己。题按察司副使江左张琮辑,监察御史郡人曹璘校正。首有正德十年(1515)湖广按察司佥事慈溪顾英序文。后有正德六年(1511)矩庵居士江东陈稿后序。陈跋但云洪武二十一年(1388)状元任先生官至礼部尚书,尝奉使安南。案《明史》吴伯宗传云:襄阳任亭泰亦举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第一,以礼部尚书使安南。考二十一年岁次戊辰,则是集即亭泰所撰。正德十年(1515)慈溪顾英得此集于其五世孙鼎,特刊之郡庠。卷上计古诗一首、七言绝句十五首、五言律八首、歌六首。卷下七言律三十一首,大半皆旅居桂林龙州及奉使安南日所作。诗格平庸腐俗,了无新意。半页七行,行仅十四字,字大如钱,蔺纸初印,天一阁范氏故物,亦可谓罕见之秘帙。《千顷堂书目》载任亭泰状元遗稿二卷,入之建文中,实非其次。亭泰事迹又载黄瑜双《槐岁钞》。略云:“亭泰及第后宠遇特隆,有旨命有司建状元圬以旌之。每召建议,即赐手诏,书襄阳任而不名,寻与黄子澄并拜詹事府少詹事,兼修撰,已布撰礼部尚书。奉使交趾后,迁监察御史。是亭泰圣眷之隆,实非吴伯宗辈可及。”乃集中各诗,支离破碎,出人意外。明祖之无学识,于此可知。有明正德刻本。

猜你喜欢

  • 陭堂摘稿

    十六卷。明许应元(1506-1565)撰。许应元,字子春,号茗山,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除山东泰安知州,征授邢部员外郎,历郎中,出为夔州(治今四川奉节)知州,迁四川按察副使

  • 六礼疑辑

    三十三卷。(前集十五卷、后集十二卷、别集六卷。)未著明编者。本书选取冠、婚、丧、祭、乡饮酒、士相见等《仪礼》的六礼,综合诸家论述及朝鲜近俗,辨析疑难,以实用为目的撰成此书。书分前、后、别集。前集、后集

  • 慎言

    十三卷。明王廷相(1474-1544)撰。王廷相字子衡,号浚川,仪封(今河南兰考)人。少时以诗、文出名。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及第。选为翰林庶吉士,后授兵科给事中。他为人正直,不阿权贵,仕途中两

  • 王氏存笥稿

    二十卷。明王维桢(1507~1555)撰。王维桢,字允宁,号槐野,华州(今陕西华县)人,嘉靖进士,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家居,地震遇难。著有《王氏存笥稿》。是集为王维桢诗文别集,凡二十卷。为其挚友余姚孙

  • 孔文谷文集

    十六卷。《续集》四卷。《诗集》二十四卷。明孔天允(约1545前后在世)撰。孔天允字汝锡,号文谷,又号管涔山人,生卒年不详。汾州(山西汾阳)人。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以藩戚外补陕西提学佥事,后官终

  • 掌录

    ① 二卷。清陈祖范(详见《经咫》)撰。是书乃祖范札记考证事物立名的取义,解释古书中词语的意义,辑录前人诸书的文段,以备查寻阅读。全书多摘取收录众人的论述观点,不加评论,罗列堆积。后因其门生弟子互相转抄

  • 明珠缘

    见《梼杌闲评》。

  • 通纪集略

    五卷。明钟惺(1574-1624)撰。惺字伯敬,号退谷、晚知居士,湖广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万历进士。累官至福建提学佥事。另著有《史怀》、《古书归》、《唐诗归》、《诗合考》、《隐秀轩集》等。该书上起太

  • 学易举隅

    ① 三卷。元鲍恂撰。恂字仲孚,崇德(今浙江桐乡)人。至元元年(1335)进士,荐为翰林,不就。王祎《造邦勋贤录》说鲍恂在明洪武初曾应召至京师,被授文华殿大学士,辅导东宫太子。但据《明史·吴伯宗传》,则

  • 西村集

    八卷。《附录》一卷。明史鉴(1434-1496)撰。史鉴字明古,因家居西村,人称西村先生,江苏吴江人。他隐居不仕,终身布衣。王恕巡抚江南时,闻其名,延见之,与其讨论时政,史鉴指陈利弊,王恕非常佩服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