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清贡举考略

清贡举考略

三卷。清黄崇兰(见《明贡举考略》)撰,赵学会续编。黄崇兰有《明贡举考略》(已著录),后以清朝科举取士,制仿前明,其间遇有大庆,特开恩科,或逾年即行,或一岁再举,实前明所未有,故仿《明贡举考略》之体例,撰成本书。其间广辑乡会试题名,且遍访诸藏书之家,得清代科举考试之资料,录而存之。首列三试皆元者,即连中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者,略同于《明贡举考略》。后以次记载乡会试中式榜首,并注其籍贯及任官,又记载乡会试主考官,录其籍贯、官阶。与《明贡举考略》相比,少状元年少者、会元年少者两类。黄氏原辑者,止于嘉庆十四年(1809)己巳会试,后赵学会续编。另有刻本则至道光二十五年(1845)乙巳恩科会试。凡乡会试主考官名氏、科贯,及试题与榜首名氏,则皆备录,与《清秘述闻》相合,而于开科原委,以及有特典、重案,则注于每科乡试、会试之下,此乃《清秘述闻》所无。如顺治二年(1645)乙酉科乡试项下注:“本年江南、陕西初定,诏于十月举行乡试,凡六省。”顺治六年己丑科会试项下注明,中式二甲授参议,三甲授知府。顺治八年辛卯科乡试项下注:“满洲八旗开科,自是科始。”康熙三年(1664)甲辰科会试项下注明,初废八股,专用策论,改试二场。康熙四十年辛卯科乡试项下注:江南考官赵晋私通贿赂,事觉伏诛。然书中亦有疏漏、错误之处。《清秘述闻》于各省解元皆注籍贯,而赵学会所编,则缺籍贯者较多。本书之价值及影响,均不及《清秘述闻》,但可与之互参。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有泾县刻本。

猜你喜欢

  • 宜城县志

    ①四卷。清胡允庆修,关宁、尚其志纂。胡允庆,字瑞徵,顺天宛平(今北京丰台区)人,贡监,官宜城知县。关宁,字幼安,号龙涡,本县人,拔贡,官广西平乐通判。尚其志,号岘南,本县人,拔贡,官安徽婺源县丞。县志

  • 冯桂山年谱

    一卷。清冯德馨(1801-1868)自编。德馨字桂山,山东济阳人。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官至湖南巡抚。道光三十年(1850年)因镇压反抗不力被革职戍边,咸丰三年(1853年)赦回原籍。此谱自记至

  • 大别山志

    十卷。清胡凤丹撰。胡凤丹,著有《黄鹄山志》等。《大别山志》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共十卷。艺文则占六卷。兹篇详考古称之大别山于今之何处。古大别山在今何处,历来众说不同。《尚书》禹贡曰,内方至于大别

  • 尚书小疏

    一卷。清沈彤(1688-1752)撰。彤字冠云,又作贯云,号果堂,门人私谥文孝先生。吴江(今属浙江省)人。清代著名经学家。彤少时家贫,以穷经为事。从何焯游,登张伯行、杨名时门,讲学不缀。其经学根底宏深

  • 诸葛子

    一卷。三国时吴诸葛恪(203-253)撰。恪字元逊,琅玡阳都(今山东沂水县南)人。曾官至太子太傅。《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载:“梁有《诸葛子》五卷,诸葛恪撰”。新、旧《唐书》均未著录该书,说明此书佚失已

  • 濯缨余响

    二卷。明朱东阳撰。东阳明末人,生卒年均不详。字清溪,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以布衣终。该编共有五言古诗三十二首,七言古诗三十六首,五言律诗二十八首,五言排律二首,七言律诗二百一十三首,五言绝句十首,七言

  • 圆率考真图解

    一卷。清曾纪鸿(1848-1877)撰。曾纪鸿,字栗诚,湖南湘乡人,曾国藩次子,丁取忠的学生,曾与黄宗宪、左潜于丁取忠指导下在长沙古荷花池的白芙堂共同研究数学。与丁取忠等同撰《粟布演草》第一卷、《对数

  • 开平县志

    二十四卷。清陈还修,陈阿平纂。陈还,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四十年(1701)任开平知县。康熙十二年(1673),县令薛璧与邑人甄芑等,始修县志,草创未备,未能成书。二十七年(1688)特诏修《一统志》,四

  • 三诗合编

    三卷。清黄光岳(约1739前后在世)编。黄光岳字硕庐,上高(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雍正二年(1724)进士,官金华知县。编有《三诗合编》。此集为光岳辑其乡人关学诗、黄鎡、李坚三人之诗合刻而成,称《

  • 日讲易经解义

    十八卷。清牛钮等奉敕撰。康熙二十三年(1683)制序刊行。康熙于《易》喜朱熹之学,于是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体,参择诸家之说足以阐发《本义》者撰为此书,以为经筵讲读之用。其大旨在即阴阳往来刚柔进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