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明姚夔(1414-1473)撰。姚夔,字大章,桐庐(今浙江桐庐县)人。明正统七年(1442)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景泰初,擢南京刑部右侍郎。天顺七年(1463)累进礼部尚书,改吏部,加太子太保。著
一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师事安熙,吴澄、虞集。泰定元年(1324),擢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参修《武宗实录》,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武
六卷。清汪陞撰。汪陞字兰友,安徽婺源(今安徽婺源)人。是书题曰辨讹,首列先儒之注,辨其合不合;其次论及当世流行的著名时文;再次论及诸选家评跋之语。凡说之讹者,以点标记;不讹者,以圈标记;谛当明快者,则
一卷。清胡匡衷(详见《周易传义疑参》)撰。《左传》自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行,贾逵、服虔诸家之注遂湮没无闻。孔颖达撰《春秋左传正义》,主杜注而驳贾、服,胡匡衷认为不是持平之论。他认为现在流传的杜预注文,
元熊自得撰。自得字梦祥,原籍江西丰城(今属江西)。以荐为白鹿书院山长,后为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工翰墨,博览群书,旁通音律。析津即后来的元大都,辽代为南京。辽圣宗时,以燕地天文分野居析木之津,遂定
一卷。旧本题宋愚谷老人(生平事迹及名姓均不详)撰。此书所述之要旨,论摄生以绝欲为第一义,力辟三峰采战之术。所引多为前人续论,又及储泳祛疑说。据此,知其书作者当为南宋人。清代学者对此书颇不为重,《四库提
六卷。清郑珍(1806-1864)撰。生平见《巢经巢诗后集》条。此集文共六卷。卷一经说,卷二考及问答,卷三四书札及记序,卷五六纪事、题跋、书后。及传、表、行状、铭、赞,与其他杂文,经说一卷,本单行。王
二卷。清朱元英(1660-1713)撰。元英字师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进士。著作除《左传博议拾遗》外,尚有《助语小品》、《夏云存稿》、《虹城子集》、《诗学金丹》等。《左
无卷数。清魏裔介撰。魏裔介详《孝经注义》条。明永乐间胡广等人撰集的《四书大全》冗滥芜杂,读者难以得其要领,魏氏遂删繁就简而为一编,以使读者易于诵读。但其所摘并未独得《四书大全》之精华,可谓立意尚好,为
见《前汉书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