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涉史随笔

涉史随笔

一卷,南宋葛洪(?-1237)撰。葛洪字容父,自号蟠室老人,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淳熙十一年(1184),曾从吕祖谦学,历官尚书员外郎,上疏乞请严饬将帅、整军图治。嘉定中,累宫工部员外郎兼权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绍定元年(1228),迁参知政事,后封东阳郡公致仕。《涉史随笔》一书是葛洪解官幽居时所作,书中所论都是古代大臣的事。在书的卷首有葛洪自序,就谈到古代一些大臣由布衣而进到庙堂的事,以及他自己的一些看法,他从这些论述中选取了二十六篇,献给当时的宰相。书中对古代大臣的论述,是非得当,合情合理,尤其是其中也提出了对历史的见解,如在论南宋的权相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时说,他们都担心事权的偏重,故想尽一切办法除掉善类,以致国家衰亡。对此,葛洪说人们只知防宦官之弊,而不知防奸臣之弊。这恐怕是一大偏失。《涉史随笔》一书有明弘治年间刊本、得月移丛书本、知不足斋本、《金华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遂昌山樵杂录

    见《遂昌杂录》。

  • 两汉诏令

    二十三卷。其中《西汉诏令》十二卷,宋林虑编。《东汉诏令》十一卷,宋楼昉所续编。林虑字德祖,吴郡(今江苏苏州)人,曾为开封府掾。楼昉字飏叔,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官至宗正寺主簿。北宋时林虑因西汉文类中记

  • 陶方之行述

    一卷。清陶葆廉撰。葆廉,清末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该行状记其父陶模生平。陶模字子方,号方之,浙江秀水人,同治十年(1868)进士,官至两广总督,卒谥勤肃。陶模一生官迹多在西部,曾任陕甘总督、新疆设行

  • 汉诗音注

    五卷。《汉诗评》五卷。清李因笃(1631-?)撰。李因笃字子德,又字天生,富平(今属陕西)人。明诸生。见天下大乱,走塞上访求奇士,与之报国,无应者。归而闭户读书,博闻强记。于经学方面造诣颇深。康熙间荐

  • 古乐苑

    五十二卷。明梅鼎祚(1553-1619)撰。梅鼎祚生平详见《皇霸文纪》辞目。本集因郭茂倩《乐府诗集》而增辑之。郭本止于唐末,此本止于南北朝,用左克明古乐例。其所补者,如琴曲歌词庞德公之于忽操、见《宋文

  • 湘芗漫录

    四卷,后附《易经集说》一卷。清查彬著。彬字伯野,安徽泾县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在皖、豫间做官三十年。此书主要是阐发《易》《诗》《书》及《三礼》的义理,而对《易》用力最勤。用六十四卦参证经史,不章解句释,

  • 何氏丛书五种

    二十卷。清何元锡(1766-1829)编。何元锡字梦华,又字敬祉,号蛇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监生。精于簿录之学。家中藏书甚富,所藏书以及金石等多有条贯。其中的善本精抄书,做“获经堂”书屋藏之。元锡

  • 密云禅师语录

    十二卷。明代释圆悟(生卒年不详)撰。圆悟,俗姓蒋,字觉初,号密云,宜兴人。自幼乖巧,常闻佛声,仅八岁便知佛号,稍长常独自一人顾世相作无常之想,每每进城卖柴路经行人毫无察觉,心想凝重,渐渐看破红尘。出家

  • 威远县志

    ①八卷首一卷,清李南晖修,张翼儒纂。李南晖,通渭人,曾任威远县知县。张翼儒,平襄人。威远县志创修于明中叶邑令汪鲸,至乾隆李南晖任县令时,已二百余年,所存汪志仅有写本七十余页,李遂立意重修邑乘。翼儒系其

  • 三难轩质正

    无卷数。明戴金(生卒年不详)撰。戴金字纯夫,濮阳(今属河南)人。正德九年(1514)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他认为,“力行”、“责己”、“克终”三者最难,故以“三难”为其轩名。又征集当时士大夫所赠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