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海门诗钞

海门诗钞

① 十三卷。清李符清(1751-?)撰。李符清,字仲节,号载园。广东合浦人。乾隆四十八年(1783)举人。官开州知州。此集编年而不分体。首为翁方纲、法式善、洪亮吉、张问陶、赵希璜、宋湘、冯敏昌诸人题辞。李符清从师于翁方纲,以诗雄于粤中。叶德辉《郋园读书志》,称其“七古七律,独擅胜场。七古学杜,波澜老成。一篇之中,字斟句酌,无不稳固之韵。七律首尾,一气衔贯,化去对偶之迹,笔如转圜,意态极新。或不能求新,则于句法中,研炼精纯,以避甜熟之习。”全诗律体,工力较七古尤深,皆惨淡经营之作。五七绝皆直起直落,有水到渠成之妙。集中有《五十初度》诗,作在嘉庆五年(1800)六月以后,则其生当在乾隆十六年(1751)。此集始为乾隆四十一年(1776),终嘉庆七年(1802),则自二十六岁至五十二岁之作。张晋曾仿王士祯《渔洋精华录》之例,选刻其诗三卷于吴门。有嘉庆三年(1798)刻本。② 八卷。《外集》四卷。清鲍皋(1708-1765)撰。鲍皋字步江、号海门。江苏南徐(今丹徒)人。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就。壮年游姑苏、武林,客淮扬间,晚年颓放。善画,尤以诗赋名。沈德潜尝称其与余京、张曾为“京口三诗人”。著有《海门集》、《京口文献录》、《笔耕录》、《十美诗》等。鲍皋诗独出入骚选,胎息六朝,而折衷于盛唐诸大家。本书卷首有王文治撰“鲍海门先生诗传”。内集八卷,有古体诗九十八首,今体诗三百八十九首。外集四卷,有古今体诗三百三十首。无刻书年月,约乾隆间刻本。

猜你喜欢

  • 尚书地理今释

    一卷。清蒋廷锡(1669-1732)撰。廷锡字扬孙,号西谷,一号南沙。江苏常熟人。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康熙举人,赐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廷锡秉公执政,革除种种弊端,参赞机务,缜密周详,少工诗,善画花

  • 牧斋遗事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明末清初钱牧斋遗事二十六则,附俞嘉言治病数则、河东君传、赵水部杂志四则、八十翁评初学集、柳姬小传。书前有牧斋迹略一篇。现有缃云楼抄本、瞿氏菰村渔父藏抄本、《虞阳说苑》甲编本。

  • 坦园六种曲

    清杨思寿(1835-1891)撰。杨思寿,字鹤俦,号蓬海、朋海、蓬道人,湖南长沙人。官至候补知府。他博学多才,兼工诗、词、曲、骈文,著述甚多,有《坦园丛书》十四种。《坦园六种曲》收传奇《姽婳封》、《桂

  • 留台奏议

    二十卷。朱吾弼、李云鹄、萧如松、孙居相同编。朱吾弼,事迹见《朱子奏议》。李云鹄,字黄羽,内乡人。万历壬辰(1592)进士。萧如松,字鹤侣,内江人。孙居相,字伯辅,沁水(今属山西)人。万历壬辰进士,皆官

  • 大行集

    一卷。明冯惟重撰。生卒年未详。惟重字汝威,号芹泉,青州临朐(今山东)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行人。此集无序目,有古诗十一首、律诗四十二首,亦康丕杨选本。疑当时合刻家集而遗其二。卷帙与黄氏《千

  •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 三传异文录

    一卷。清彭孚甲撰。孚甲字乔仙,江苏吴县(今江苏吴县)人,武英殿大学士彭蕴章(1792-1862)从子。《春秋》三传由于传授源流不同,异文颇多。《三传异文录》以《左传》为宗,以《公羊传》、《穀梁传》作为

  • 听秋轩诗集

    六卷。清骆倚兰撰。骆倚兰,生卒年不详,字佩香,号秋亭,江苏句容人,龚世治之妻。《闺秀诗》云:“佩香博通经籍,工诗,适金陵龚世治,早寡无子,课螟蛉女以自遣,旧居广陵,厌其喧嚣,徙于丹徒之西部,食贫自守,

  • 西迁注

    一卷。明张鸣凤撰。鸣凤字羽王,丰城(今属江西)人。生卒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官至桂林府通判。该书是其贬谪利州时,自京赴四川谪居地以及由谪居地回京途中所作,主要记载沿途所见之名胜古迹,于碑

  • 蜀碧

    四卷。清彭遵泗撰。彭遵泗,字磬泉,丹陵(今属四川)人。乾隆二年(1737)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明崇祯元年(1628)至清康熙二年(1663)三十余年间,四川农民起义和地方豪强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