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求仁录

求仁录

十卷。明潘平格(生卒年不详)撰。潘平格字用徵,慈溪(今浙江宁波西北)人。其学以求仁为宗,自言直接孟子,不入程朱陆王窠臼。此书共分为七目,一曰《学脉》、二曰《格致》、三曰《性理》、四曰《孝悌》、五曰《读书》、六曰《学问》、七曰《笃志力行》。其书立说大纲,为吾性浑然,“天地万物一体为求仁之宰”。毛文强为其作《小传》。称作者少时念程朱王罗之学,皆不合于孔孟之学,因此竭力参求,始得亲证孔孟之学。《四库全书总目》评其书谓:“然圣门大旨,惟尊德性、道问学二途。平格一概弃置,别辟门径,则所云证孔孟之学者,亦仍流入禅宗而已。”

猜你喜欢

  • 寿山堂易说

    无卷数。唐吕严撰。此书即《吕子易说》,其篇目内容已见于《吕子易说》中。但此本首列吕子自叙及许承宣序,无曾燠序。书末则有崇芳跋,云:“同治丙寅,寓济南趵突泉道院中,见楼下庋板片甚多,问主者,乃前任东阿县

  • 三国志后传

    十卷一百四十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余杂记,西蜀酉阳野史编次”,编者真实姓氏无考,所谓“陈寿史余杂记”亦是模仿《三国演义》而假托。该书是以讲史为名的长篇演义小说,故事接《三国演义》邓艾灭蜀,叙晋与十六国

  • 易飞候

    一卷。汉京房(前77-前37)撰,清王谟辑。京房生平事迹见《汉书·京房传》,西汉东郡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人,字君明,本姓李,官至魏郡太守,系今文易学“京氏学”的开创者,律学家。受《易》于梁人焦延寿,

  • 粤西诗载

    二十五卷。《粤西文载》七十五卷。附《粤西丛载》三十卷。清汪森(1653-1726)编。汪森字晋贤,号碧巢,浙江桐乡人。康熙拔贡。官广西桂林府通判。累迁户部江西司郎中,告归。在官多惠政。少工韵语,与周筼

  • 王魏公集

    八卷。宋王安礼(1034-1095)撰。王安礼,字和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嘉祐六年(1061)进士。历官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尚书左丞。迁资政殿学士,知太原府。王安礼政治上反对王安石

  • 幸存录

    六卷。明夏允彝(?-1645)撰。夏允彝字彝仲,号瑗公,松江华亭人(今上海市松江人),明末江南名士,畿社领袖。崇祯十年(1637年)进士,官长乐县知县,有廉能,极得人望。与张溥等人的复社通声气,为同志

  • 政训

    二卷。明彭韶(1430-1495)撰。彭韶字凤仪,莆田(属福建)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历刑部员外郎。成化中因上疏忤旨下狱,后得释。孝宗时官终刑部尚书。彭韶秉节无私,事关大体,皆抗疏极论,贵戚近

  • 筠廊偶笔

    二卷、二笔二卷。清宋荦(1634-1713)撰。宋荦字牧仲,号漫堂,河南商丘人。他兴趣广泛,喜爱诗文、藏书、绘画。十四岁时被任为侍卫,1664年授湖北黄州通判,1688年任江西巡抚,1705年奉召进京

  • 时令类

    史部分类名目。记述诸如四时节序、农事、风俗等方面的史书。

  • 识大录

    无卷数。明刘振撰。刘振字自成,宣城(今属安徽)人。该书纪明代君臣事迹,仿效各史例,只是将本纪改成帝典,记载了从太祖到穆宗的明帝王,共二十四卷;列传不分卷数,按母后、储宫、宗室、宰辅、四裔的顺序分类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