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毛诗隐义

毛诗隐义

一卷。梁何胤(446-429)撰,清马国翰辑。何胤字子季,庐江潜(今安徽霍山)人。曾任齐秘书郎,迁太子舍人,建安太守,司徒主簿。永明年间领步兵校尉,转国子监祭酒,后累迁至中书令。为政有恩信,士民敬服,伏腊之时,放囚返家,依期而还。然虽仕途顺达,却常怀归隐之心。明帝时隐居山中,与其二兄点号称大山、小山。何胤早年师事刘瓛,受《易》及《礼记》、《毛诗》,又入钟山定林寺听内典。《梁书·何胤传》载注《百法论》一百卷、《十二门论》一卷,注《周易》十卷,《毛诗总集》六卷,《毛诗隐义》十卷,《礼记隐义》二十卷,《礼答问》五十卷。《隋志》与之相较未著录《百法论》、《十二门论》、《礼记隐义》三书,增加了本传未载的《政礼仪注》十卷,《士丧仪注》九卷。《毛诗隐义》亡佚已久,是编乃清人马国翰据《经典释文》辑录三十余条而成,或反切字音或训释字义,皆以毛传为主。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猜你喜欢

  •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生卒年不详)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著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

  • 周易惜阴诗集

    三卷。清徐世沐撰。该书取经传字义,分题赋咏,有的为四言赞,有的为五言七言诗,多至一千多首。基本上是按照张九成的《论语诗例》而曼衍成文。其《惜阴录》用吕祖谦本。此集所列彖爻象传的顺序则仍用王弼本。其文均

  • 金丹大要

    十卷。元陈致虚(详见《周易参同契分章注》)撰。《金丹大要》,全称《上阳子金丹大要》。金丹二字,其源出于《周易参同契》:“巨胜尚延年,还丹可入口,金性不败朽,故为万物宝”之语。唐人专以金石炉火炼丹药,道

  • 崔真人脉诀

    一卷。旧本题紫虚真人(生卒年不详)撰。李杲(生平事迹详见《内外伤辨惑论》)校评。据考紫虚真人为宋道士崔嘉彦,字希范,南康(今属江西)人,封紫虚真人。此书成于淳熙十六年(1189),又名《脉诀》、《崔氏

  • 勘靖教匪述编

    十二卷。署石香村居士编。作者真名实姓不详,据自序为四川人,曾中举人,约生活于嘉、道年间。此书记乾、嘉时期川、陕、鄂三省白莲教起义经过,主要取材于《钦定平定三省邪匪方略》,参之以稗官野史,按省、依事排比

  • 诗经小学录

    四卷。清臧庸(1676-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更字西成,号拜经。江苏武进县人。臧琳的玄孙。清代经学家。师事卢文弨,并从钱大昕、段玉裁等讨论学术。曾助阮元编辑《经传纂诂》、《十三经注疏校勘

  • 说文补考

    一卷,又考一卷。清戚学标撰。戚氏生平著述,见《汉学谐声》。戚氏以为大徐工篆法,小徐长引据,于古音皆未之究,故偏主会意,谬云六书之中形声最浅末,又谓鄙近传写多妄加声字。然而小徐《通释》尚多存疑,大徐任意

  • 长山县志

    ①八卷。清陈宪祖纂修。陈宪祖字念斋,号凤山,南海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举人,四十三年(1704)由平原令调任长山知县。此志乃陈宪祖掌长山县后,利用簿书鞅掌之暇,参据旧书,自为编抄而成。《长山县志

  • 程念斋集

    十五卷。明程楷(约1497前后在世)撰。程楷,字念斋(一作字正之,号念斋),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改庶吉士,迁翰林院编修,著有《程念斋集》。据集末方蓂跋称

  •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见《铜人腧穴针灸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