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一百三十八种,二千八百九十一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高宗弘历敕编此书,命金简(详见《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掌其事。武英殿为清宫殿名,凡官修各书均在此校刊装潢,“聚珍”二字则为高宗赐名,因称《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又称《武英殿聚珍版全书》。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收唐史徵《周易口诀义》、宋陈经《尚书详解》、汉郑玄注《易纬》、宋王质《诗总闻》、宋李如圭《仪礼集释》、汉戴德《大戴礼记》、宋孙觉《春秋经解》、宋郑汝谐《论语意原》等三十二种;史部收宋吴仁杰《两汉刊误补遗》、宋吴缜《新唐书纠谬》、晋陆翔《邺中记》、清周煌《琉球国志略》、宋王溥《唐会要》、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等二十九种;子部收晋傅玄《傅子》、唐太宗李世民《帝范》、宋项安世《项氏家说》、汉班固《白虎通义》、汉王弼注《老子道德经》、元刘祁《归潜志》、宋杜道坚《文子缵义》等三十四种;集部收唐张说《张燕公集》、唐颜真卿《文忠集》、宋王禹偁《小畜集》、宋刘攽《彭城集》、宋韩元吉《南涧甲乙稿》、金王寂《拙轩集》、元仇远《金渊集》、清彭元瑞《万寿衢歌乐章》等四十三种。所收各书多辑自《永乐大典》,用特制木活字排印,称“武英殿本”,简称“殿本”。其后,东南各省都有翻印,以闽刻最为完备,世称“福本”。因多年递次修补,内容亦多有不同,收书多少不等,原书本来面目已非。今存流行本主要有清乾隆中武英殿木活字排印本、清乾隆中浙江重刊本、清同治十三年(1874)江西书局刊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福建刊道光同治递修光绪二十一年(1895)增刊本、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广雅书局刊本等。

猜你喜欢

  • 靖康小雅

    一卷。作者不详。记载北宋末年死于靖康之变中的傅察、种师中、王禀、刘翊、种师道、何庆彦、黄经臣、刘、李若水、徐揆、孙传、张叔夜等12人事迹。南宋宗泽、张悫因黄潜善、汪伯彦梗阻而死,亦附录于后。书作于宋高

  • 尚书通义

    二卷。清邵懿辰撰。本书可能是残本,现仅存第六、第七,始自《召诰》,迄于《吕刑》,共十六篇。本书初名《尚书大意》,后改称《尚书通义》。卷首《尚书大意缘起》中邵氏曰:“今观孔、蔡之传《书》,理非不举,事与

  • 童宗伯行述

    一卷。清童德(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其父童华(1818-1889)事迹。童华字惟兖,号薇研。浙江鄞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官。童氏曾多次奉旨

  • 金陵名贤帖

    八卷。不具刻者姓名,只于每卷末尾有“万历乙卯徐氏勒成”篆书八字。该帖八卷共收五十二位金陵一地的名贤书迹,所采内容以诗为多,间有尺牍、序记等,真草隶篆四体皆备,并列其姓名及职务或身份,其中大多为其它诸帖

  • 韦弦佩

    无卷数。明屠本畯(生卒年不详)撰。屠本畯,字田叔,浙江鄞县(今浙江鄞县)人。以门荫入仕,历任太常典簿、辰州知府等职,官至福建盐运司同知。著有《野菜笺》、《海味索引》、《闽中荔枝谱》、《闽中海错疏》等书

  • 江宁县志

    ① 十卷。明王诰修,刘雨纂,管景等增修。王诰,清江人,隆庆间举人,官太仆寺丞,正德十四年知江宁县事。刘雨,字润之,江宁(今南京)人,明正德间贡生。正德皇帝南巡至应天府,索看县志,知县王诰奉命限期主修,

  • 春秋贯摄

    二卷。不著撰人。全书分为上下二卷,共二册,卷端题“谦牧堂钞写”。第一册首页有“谦牧堂藏记”白文方印,及白文“继震”、朱文“又云”等小方印;末页有“守鹿杨氏世家”朱文方印。第二册略同,只是首页无谦牧堂印

  • 安陆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蒋炯、梅体萱修,李道平、李延锡等纂。蒋炯,字蒋村,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廪生,官安陆知县。梅体萱,字小素,号欢庭,江西南城人,进士,继蒋炯知县事。李道平,字远山,安陆县人,进士,官

  • 屏山集

    二十卷。宋刘子翚(1101-1147)撰。刘子翚,字彦冲,号病翁,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以文荫授承务郎,曾通判兴化军。因父死于难,哀伤过度致疾,不堪吏事,辞归故里。筑室屏山,讲学不倦。卒,年仅四十七

  • 说文校案

    一卷。近代奚世干(生卒年不详)撰。世干字挺筠,江苏南江人,口哑不能讲话,而通小学。曾欲纂辑《说文解字通考》,因其庞大,仅存纂例,全书未成。此编乃是奚氏读《说文》的笔记,旨在校正文字方面。奚氏于段玉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