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栖云阁诗

栖云阁诗

十六卷。《拾遗》三卷。清高珩(1611-1696)撰。高珩,字葱佩,号念东,晚号紫霞道人。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选为庶吉士。入清,授检讨,官至刑部侍郎。高珩聪颖多才,诗思敏捷,无论歌行体,还是近体诗,往往冲口而出,率意而成,诗作如海,不下万首。然而不甚珍惜,随手弃置,散佚无数。是集为赵执信编定。凡十六卷。《拾遗》三卷为宋弼所辑。高珩为人性格坦率,襟怀旷达,诗风平易明快,接近白居易。其近体诗多写景抒情之作,如《祭告南岳杂诗》之一,《都门清明送客》等,运用白描笔法,寥寥数笔便勾勒出生趣盎然,情味悠长的意境,读来韵味隽永。其古体诗有些富于现实意义的篇章,如《使君怨》,《后长恨歌》等,或揭露仗势勒索的巡盐使者,或讽刺朝庭君臣的荒淫误国,铺排绘声绘色,音调和谐流转,显示了学习元白长庆体的特点。今存乾隆四十二年(1777)刊本。

猜你喜欢

  • 畹兰斋文集

    四卷。清李桢(生卒年不详,)撰。李桢,清末叶人。其人甫三十而绝仕进之意,以岁贡生老。善古近体诗,然不多作,尤工时文。除本书外,著有《说文逸字辩证》。《畹兰斋文集》多属作者光绪年间的著述,收论说、考证、

  • 小万卷斋文稿

    二十四卷。清朱存(生平籍里见《小万卷斋诗稿》条。)撰。此文稿内容,卷一、辑赋《圣驾临雍赋》等十一篇;卷二、辑释《释汭》等七篇、解《既济东邻解》等六篇;卷三、辑解《毛诗用韵脂微有通真文解》等二十六篇;卷

  • 曝书亭集

    八十卷。《附录》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垞,又号舫,晚称小长庐钓鱼师。浙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擅长诗、古文。

  • 说文解字索隐

    一卷,补例一卷。清张度(生卒年不详)撰。张度字叔宪,又字吉人,号辟非,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张氏以不知六书不得谓之识字,不知《说文》之例不能明《说文》之谊,作《六书索隐》以求识字,作《说文补例》以求读

  • 中说

    亦称《文中子》,十卷。隋王通(584-618)撰。王通字仲淹,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任蜀郡司户书佐,曾上隋文帝《太平策》十二篇,为朝所疑忌,弃官归家,以讲学著书为业。仿《论语》作《中说》,由其子福

  • 时令类

    史部分类名目。记述诸如四时节序、农事、风俗等方面的史书。

  • 永怀堂古注十三经

    见《十三经古注》。

  • 周易解尚书

    一卷。清范士增撰。此卷为范士增以《周易》来解释《尚书》者,如范士增以《周易》中的“天下文明”解《尚书》中的“光被四表”;以“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解释“在璿机玉衡以齐七政”;以“小惩而大诫”解释“扑作官刑

  • 重订增补陶朱公致富奇书

    八卷无名氏撰。明陈继儒作序,称“奇书之递传,所由来已夫(久?)……惜旧本鄙伪,未有正之者。今余年七十有九,山居无事,手订其误,别采农桑,月令诸集补之……”,可见,该书只是对《陶朱公致富奇书》的补充修订

  • 应庵任意录

    十四卷。明罗鹤(生卒年不详)撰。罗鹤,字子应,号应庵,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共十四卷,二百四十四条,大意欲仿《容斋随笔》、《学斋占毕》诸书。但因耳目颇为狭隘,不能尽有援据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