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卷。明龚廷贤(生卒年不详)撰。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其父龚信,字西园,曾任太医官。龚廷贤承父业,以医闻名,获御赐“医林状元”匾额。所著有《寿世保元》、《万病回春》、《济世
六十卷。唐孔颖达(详见《周易正义》)撰。唐太宗贞观初年,敕令颜师古正定五经文字,后“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五经正义
一册。清张大纯纂。大纯字文一,号松斋,长洲县人。辑有《三吴采风类记》。此书未分卷,亦无目录。其记载次序为苏州府治、吴县、长洲、昆山、常熟、吴江、嘉定、太仓州、崇明,其记载内容为府、州、县治之建置沿革、
一卷(石印本)。孙海波著。书分四篇,第一篇是拓本,第二篇是源流,第三篇是碑图,第四篇是古文。所录石经墨拓本,共一百八十七石。以三行直下式为正文,以品字式、古篆二体、古文一体、篆书一体、隶书一体诸石为附
一卷。汉郑玄(详见《乾坤凿度》)撰。此书是针对何氏攻驳《穀梁》的《穀梁废疾》一书而作。汉代《公羊》与《穀梁》同属与《左传》对立的今文经学,但两汉《公羊》独盛,《穀梁》远不能企及。因此,何休之驳《穀梁》
一卷。清凌堃撰。凌堃字仲讷,浙江乌程人。此书止于“三载汝陟帝位”,可能传世者为残本。《尚书述》认为,“尧”是唐帝名,上古时期人们质朴而无谥号,只是到了后世,人们加以修饰这才有了谥号。“放勋”是后代史臣
一卷。明林应亮(约1545前后在世)撰。林应亮字熙载,福建侯官人,林春泽之子,生卒不详。嘉靖壬辰(1532年)进士,总督仓场。著有《少峰草堂诗集》。此集为林应亮诗集。据《千倾堂书目》载,此集作二卷。而
十卷。宋鲍照(约414-466)撰。照,字明远,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南朝宋杰出文学家。曾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出身寒微。文帝时为中书舍人。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起兵失败,
清刘沅撰。沅著有《四书恒解》,认为文字简略,学者拘泥于常说,不能遽通其义,故又作此书,朴实说理,期在人人可知,故名《质言》。是书大旨多主义理,唯不宗宋儒。如谓“明明德”三字,“明明”二字相连,明而又明
九卷。清胡匡衷撰。匡衷另有《畿内授田考实》,已著录。书首自序称:“周官三百六十,皆纪天子之官,而诸侯之官弗传。春秋列国之官,莫详《左氏传》,而往往出东迁后,不尽可据。惟《仪礼》制自周公,燕射聘食诸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