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辨义

春秋辨义

三十八卷。明卓尔康(详见《易学》)撰。此书正文三十卷,卷首八卷。其正文于每条经文之下,杂取旧说排比诠次,而断以己意。每公之末,又各附以列国本末一篇,提举有关盛衰兴亡之大事,别为类叙。其考证有得有失,如隐公六年“郑人来谕平”,卓氏认为当依《左传》训更成,《公羊》以为堕成,《穀梁》以为不果成者,文义皆误。又隐公七年“戎伐凡伯于楚丘”,《公羊》以为此执而言伐为“大之”,因为孔子“不与夷狄之执中国”。卓氏则认为“伐”字即可用于国,亦可用于人,无《公羊》所谓“大之”之大义。如此之类,皆有见地。至于桓公五年“甲戌己丑陈侯鲍”,卓氏以为本为甲戌年正月己丑,史官偶倒其文;僖公十六年书宋五石六鹢是因为宋为三恪,如此之类,皆为臆说。卷首八卷为全书之宗旨。其中第一二卷为《经义》,相当于诸书之《纲领》,其后附卓氏自论,认为:《春秋》一书“乃夫子当日樵揆天理、本人事,随文生义以著其志焉。方其未著,则君父而冒首恶,人子而陷篡弑,有国者而前不见谗,后不见贼,及经笔削,而或以一字,或以微言,点缀拨动,俾躬弑逆者、谋弑逆将弑者,渐弑逆者与非弑逆而实弑逆而不知其为弑逆者,莫不抉其隐衷蓄志。”又谓《春秋》“喜辞剧,怒辞遽,与辞详,弑辞亦详,夺辞略,常辞亦略,贵辞重,贱辞轻,正辞确,愸辞留,从辞同,取辞变。此十二辞,皆一时之所进发而杂物之所结撰也。”卷三为《传义》,亦举杜氏以下诸儒论三传得失精要之语而录之。其后为卓氏概论,述三传源流而评其得失,兼评诸家之《春秋》学,卓氏尤其推重陈傅良。其评三传,认为“《左氏》传自鲁史,今日得有所见。以据事迹窥圣心者,舍此无由”。但《左氏》又“文词富艳,不识道理”,“好信小说奇闻,暗于大体”。而《公羊》、《穀梁》”文体清劲,的是先秦人作”,是“经旨”,虽其“中间论事或违”,“多杂驳不雅训”,但“说理颇尽,有儒者家法”。基本上是前人的一般看法。卷四、五、六、七为《书义》、卷八为《不书义》皆为阐发所谓《春秋》书法。卷八后尚有《时义》、《地义》两篇。清初学者较重此书,如俞汝言《春秋平义》引录此书颇多。现存明崇祯卓氏自刻本。

猜你喜欢

  • 柳南文钞

    六卷。《诗钞》十卷。清王应奎(1684-?)撰。王应奎,号东溆,虞山(今江苏常熟)人。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其人每与朋好相见,辄以文字切磋不倦,曾与侯秉衡、陈亦韩、汪西京结诗课。著有《京江耆旧集》、《柳南

  • 训纂堂丛书

    六种,十六卷。清杨调元编。杨调元,贵筑(今贵州贵阳市)人,生平事迹不详。丛书所收著作,都是久已不传的珍本。如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十卷,在《隋书·经籍志》上有记载,原书自唐以后已亡,清宋翔凤加以搜采,校

  • 春秋本例

    二十卷。宋崔子方(详见《春秋经解》)撰。崔子方认为:孔子《春秋》一书,编年以为体,举时以为名,著日月以为例。而日月之例又其根本。此书乃以《春秋》日月时之例分隶于例、变例二类之中,共十六门。本来《公羊》

  • 缀白裘合选

    四卷。卷首题郁冈樵隐辑古、积金山人采新,然此二人姓名、爵里不详。此书为元以来传奇的摘编,所选由一出至五出不等。其目为:《琵琶记》、《北西厢记》、《荆钗记》、《白兔记》、《草庐记》、《寻亲记》、《金钏记

  • 读论孟补记

    二卷。清方宗诚(详见《读论孟笔记》)撰。宗诚于《读论孟笔记》中对朱注不少违,又以其所疑而待质者为《读论孟补记》,非补前书,乃别有所发明。书中如“至于犬马皆能养”用包咸注,以犬马比人子;“事父母几谏”谓

  • 禽星易见

    一卷。明池本理撰。池本理为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著有《禽遁大全》及《禽星易见》,余事不详。禽星是古代占星家的一种占法,传说此法始于张良,为兵家秘传,其实于一切人事得失趋避无所不占。其方法不一,本书则

  • 友渔斋诗集

    十卷。清黄凯钧(1751-?)撰。黄凯钧字南薰,号退庵,浙江嘉善人。他出身农家,父曾请师教他科举八股之文,但他性不近帖,弃举业而不废读书,尤好为诗。父夭亡后,家事系身,却仍常吟不辍,唯所作可存者无几;

  • 树经堂咏史诗

    八卷。清谢启昆(1737-1802)编。谢启昆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乾隆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嘉庆间官至广西巡抚。从政廉洁。博闻强识,尤善为咏史诗。著有《树经堂集》、《小学考》、《西魏书》、《

  • 湛园题跋

    一卷。清姜宸英撰。姜宸英(1628-1699),字西溟,号湛园,浙江慈溪人。70岁举进士,授编修。后因科场案牵连,死于狱中。曾参予纂修《明史》。能诗文,工书法。系清代文学家,有《湛园未定稿》、《苇间诗

  • 梦草堂稿

    十二卷。明胡镇(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胡镇,字子重,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中贾人。事迹无考。其诗以宫、商、角、徵、羽分为五集,每卷又以天时,园圃等门分类,各有圈点评识。为坊刻本之体例。有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