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穀梁传音训

春秋穀梁传音训

不分卷。清杨国祯(详见《易经音训》)撰。杨国桢鉴于群经烦多,初学者已难以遍读,再加上各家注疏,更使学者望洋兴叹,于是对各经略加音训,作为初学者课读之本。此书是他所作《十一经音训》中的一种。分为上下二册。上册为隐公至文公,下册为宣公至哀公。又有辑说十七则附在编首,掇拾史志所载《春秋穀梁传》传授渊源,以及王接、荀崧、啖助、欧阳修、刘安世、胡安国、朱熹、郝经、吴澄诸家所论三传异同得失,使学者在诵读经传本文之前,先对《穀梁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由于是为童蒙课读而作,训解只求意达辞明,不以考证训诂为主。体例与《左传音训》、《公羊传音训》全同,采用旁注的方法,训解注在经传之旁,音释附在本字之下。核其所注,大体上以范宁《春秋穀梁传集解》的注文为主,削其繁芜;音释则采用陆德明《经典释文》,用直音、反切法注音读。该书简明扼要,便于初学者诵习。但也有过求简约,使读者难懂之处。有道光十一年(1831年)大梁书院刊及光绪三年(1877年)湖北崇文书局刊《十一经音训》本。

猜你喜欢

  • 众妙集

    一卷。宋赵师秀(约1204年前后在世)编。(见《清苑斋集》条)。此集录唐代五、七言律诗。上起沈佺期等七十六人,以五言居多,七言仅十分之一。此书毛晋曾刊、面世较晚,故为世人所罕论,但去取颇精审。此集前后

  • 易经讲义

    八卷。清苌仕周撰。苌仕周字穆亭,汜水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宜君县知县。此书以程《传》及《本义》为宗,不用象数之说,对于卦变尤力。大旨认为,“凡卦有二体,即有内外上下。有内外上下,即有上下往来

  • 林居漫录前集

    六卷。明伍袁萃(约1595年前后在世)撰。伍袁萃,字圣起,吴县人,官至广东海北道按察司副使。史称伍袁萃所著《林居漫录》录于《弹园杂志》,内容多是贬斥当世公卿大夫,对于李三才、于玉立尤甚。今天看这部书,

  • 丹溪纂要

    四卷。明卢和(生卒年不详)撰。卢和,字廉夫,号易庵,东阳(今属浙江省)人,医家。除此书外,另著有《食物本草》。此书成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又名《丹溪先生医书纂要》、《医书纂要》。书前有作者自序,

  • 同仁祠录

    二卷。清孙炳奎辑。孙炳奎,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同仁祠,明嘉靖间,浙江巡抚建祠祀余姚忠烈孙燧、仁和(今浙江杭州)胡世宁、余姚王守仁。明宸濠之叛,胡世宁发觉其谋,孙燧身殉其事,王守仁成其功,故取三人事迹

  • 周易辨疑

    无卷数。清朝李开先撰。李开先字传一,长寿人。与明朝嘉靖中太常寺卿李开先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其易学受于乡人来知德(来知德虽然是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但其授待诏则在万历三十年(1602),下距明

  • 夏小正疏义

    四卷(附《释音》《异字记》)。清洪震煊(1770-1815)撰。洪震煊,字檆堂,洪颐煊弟、拔贡生,精于经学。是书以传文为主,实事求是,不敢妄改传意,深合疏家体例。依其自序所云,是书“解必衷诸古训,说或

  • 香谱

    ①《香谱》二卷。宋洪刍撰。洪刍,字驹父,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生卒年不详。绍圣元年(1094)进士,放荡江湖,不求闻达。靖康年间为谏议大夫,因罪被贬沙门岛(今山东蓬莱县北海中五十里)而卒。其著作除《

  • 刊谬补缺切韵

    五卷。唐王仁昫撰。王仁昫事迹史无专载,据本书序言及唐兰考证,大体可知他是唐中宗时人,一作王仁煦,字德温,曾官朝议郎,行衢州信安县尉。是书大约成于神龙二年(706年)。《刊谬补缺切韵》已散佚一千多年,近

  • 龙虎山志

    十六卷。清娄近垣撰。娄近垣,龙虎山法官,上清宫四品提点,食三品俸,敕封妙正真人,兼光明殿住持。龙虎山在江西广信府贵溪县西南80里仁福乡。原名云锦山,相传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见龙虎,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