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正辞

春秋正辞

十一卷。清庄存与(详见《八卦观象解》)撰。存与是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创始人。兼通五经,各有论述,尤长于《春秋》学。先前元代学者赵汸传《春秋》之学,认为《春秋》教有其法,即所谓属辞比事,因此以经传反复印证,著《春秋属辞》十五卷。庄存与读赵汸之书,概括其中的条目,发挥其中的经义,撰成《春秋正辞》一书。共九篇:《正奉天辞》第一,《正天子辞》第二,《正内辞》第三,《正二伯辞》第四,《正诸夏辞》第五,《正外辞》第六,《正禁暴辞》第七,《正诛乱辞》第八,《正传疑辞》第九。每篇一卷,其中《正内辞》为三卷,《正传疑辞》只有阙文一则。每卷前都有详论,然后另分子目。举《春秋》经文为纲,纲下各有小论。大体上采用《公羊传》及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并参考《左传》、《穀梁传》及群儒之说。书后附录为《春秋举例》,共十条,则摘录《公羊传》文为纲,进行论述;又有《春秋要指》,共十一条,即全书的概要、体例。该书主旨在于通经致用,阐述成败得失,故不甚讲求名物训诂,专求《春秋》中的微言大义。《春秋正辞》对清代今文经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庄氏门人邵晋涵、孔广森、侄庄述祖以及刘逢禄、宋翔凤都受其影响,表彰《公羊传》,发挥庄氏的学术观点,形成一个阵容强大的常州学派。该书收入《味经斋遗书》(道光本、光绪本)及《皇清经解》中。

猜你喜欢

  • 大学补遗

    一卷。清章钧撰。钧谓《大学》古本今本皆不全。古本于“未之有也”,下接“以此谓知本”二语作结,语意不贯。今本以“未之有也”作结,语意也未完。应以《中庸·哀公问政》章“内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至末十五节补之

  • 韵字辨同

    五卷。清翁方纲钞辑。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年号苏斋,直隶大兴(今北京大兴县)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进士,累迁至内阁学士。先后典江西、湖北、顺天乡试,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

  • 平定浙东纪略

    一卷。清未著撰人名氏。本书年代断限为:自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二十四日,清靖南王耿精忠于福建仙霞岭起兵反清直犯浙江东部始,至康熙十五年十月,耿精忠部将曾养性势穷力蹙,被迫投降,浙东底定为止。书中

  • 毛诗微言

    二十卷。明张以诚撰。以诚字君一,松江华亭(今属江苏省)人。万历辛丑(1601)进士第一,官翰林院修撰。是书杂采旧说,无所发明,如丰坊伪诗传之类,皆不辨而滥收之,嗜博贪多失于别择。是书有明刻本。

  • 龙岩子集

    十二卷。清李丕则(生卒年不详)撰。丕则自号龙岩山人,曲沃(今属江西省)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官任金溪县知县。因其自号龙岩山人,故取名《龙岩子集》,以问答口语的方式记录了自己论学的言论。开篇列

  • 商子校本

    五卷。清孙星衍(1753-1818)等校。孙星衍,字渊如,江苏阳湖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中进士。有《孙氏周易集解》、《商子校本》等。《商子校本》是孙星衍等人结合明代流传下来的多种版本的《商子》校

  • 保定城守纪略

    见《甲申保定城守纪略》。

  • 两朝疏草

    十二卷。顾尔行编。顾尔行,明代归安(今属浙江吴兴县)人。万历甲戌(1574)进士,官大名府推官。张瀚撰《疏议辑略》所载止武宗以前,故尔行复录世宗、穆宗朝诸疏,以续其书。明至世宗以后,纪纲日弛、议论日多

  • 颜子绎

    五卷。明张星(生卒年不详)撰。张星永城(今属河南)人。崇祯七年(1634)中进士。官至光禄寺署丞。此书取《论语》、《孟子》中所载颜子的事实语言,厘为十则。每个标题下系以四言四句,类似佛教的偈。每则之下

  • 安陆集

    一卷。《附录》一卷。宋张先(990-1078)撰。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晏殊曾辟为通判,又尝知吴江县,官至都官郎中,故有“桃李嫁东风郎中”及“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