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权衡

春秋权衡

十七卷。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宋代著名经学家。刘敞乃宋代著名史学家刘邠之兄。仁宗庆历进士,官至集贤殿学士,制南京御史台。曾奉使契丹,素知山川道径及异兽形状,辽人叹服。刘敞学问渊博,为文敏赡,欧阳修每有所疑,辄以书请教,膺服其渊博,有《公是集》,世称“公是先生”。其学以《春秋》见长,不为传统所束缚,开宋儒批评汉儒之先声。其平生著述,除此书外,还有《七经小传》、《春秋传》、《春秋说例》、《春秋文权》、《春秋意林》、《公是集》。此书专论三传得失。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原义始为《权衡》以平三传得失,然后集众说、断以己意而为之《传》。《传》所不尽者见之“意林”。”此书论《左传》七卷、论《公羊》六卷,论《穀梁》四卷。其论《左传》云:“前汉诸儒不肯为《左氏》学者,为其是非谬于圣人也。故曰《左氏》不传《春秋》,此无疑矣。……然丘明所以作传者,乃若自用其意说经,泛以旧章常例,通之于史策,可以见成败耳。”(卷一)既赞同汉今文经学家《左传》不传《春秋》之说,又不否定《左传》之解经,此乃调和今古文之学说。今文经学家认为《公羊》与《左氏》、《穀梁》异者有三:一是“据百二十国宝书而作”,二是“张三世”,三是“新周故宋,以《春秋》当新王。”刘敞不赞这些传统的意见,并在此书中逐条批驳之。《春秋》经传记时或有不同,先儒对此意见不一,刘氏对此则创新说。如隐公六年《经》“冬,宋人取长葛”,《左传》作“秋”。刘氏不同意杜氏“秋取冬来告”之说,认为经传不一之原因,大多是由于《左传》杂采当时诸侯史策,而这些史策有用夏正者,有用周正者,错杂文舛,往往而迷。这一新的解释给清儒以很大的启迪,顾栋高、赵翼等人正是受此启发而对《春秋》经传日月不同之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而刘氏此说亦为现代大多数学者所接受。此书虽旨在批评三传及其注,但能依经立义,与孙复等人以意为断盖不相同,颇得“征实”之誉。清纳兰性德《序》云:“今观《权衡》之作,折衷三家,旁引曲证,以析经义。真有权之无失轻重,衡之得其平者。”而刘氏本人对此书亦自视甚高。其《自序》称:“《权衡》始出,未有读者。”又云:“非达学与通人,则亦必不能观之。”后叶梦得作《石林春秋传》,对义疏多所排斥,尤其诋毁孙复《尊王发微》,批评其“不深于礼乐,故其言多自抵牾,有甚害于经者。虽概以礼论当时之过,而不能尽礼之制,尤为肤浅。”但叶氏对刘敞却特别推崇。此书与其《春秋传》、《春秋传说例》、《春秋意林》于宋哲宗元祐时被旨刊行。现存宋刻本、康熙纳兰性德《通志堂经解》本、同治粤东书局重刻通志堂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说

    ① 三十卷,附录三卷。明王寝大撰。寝大字幼章,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崇祯丁丑(1637)进士。寝大认为,“《春秋》本《鲁史》原文,孔子修之,盖笔削史文以见义”(《春秋说序》,《续文献通考》卷一五四),

  • 世界教化进行论

    一卷。美国丁尼(生卒年月不详)撰,英国莫安仁(1860-1941)、上元戴师铎同译。丁尼未详始末;莫安仁,英国浸礼会教士。1884年来华,在西安传教,一度调往山西任职。1918-1930年任上海广学会

  • 礼文

    手抄一卷。清初颜元(1635-1704)撰。颜元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野(今河北博野县)人,清初教育家和思想家,颜李(李)学派创始人。元出身贫寒,幼年作人养子,青年时以耕田理园,行医贩药为生,晚

  • 英轺私记

    一卷。清刘锡鸿撰。刘锡鸿,字云生,广东番禺(今广州)人。举人出身,官至通政司参议。光绪七年(1881),因弹劾李鸿章而被革职。曾随郭嵩焘出使英国,并撰有《英轺日记》。是书即为《英轺日记》的姊妹篇,分别

  • 化学阐原

    十五卷目录一卷。法国毕利干(详见《化学指南》口译,承霖王钟祥笔述。这是继《化学指南》之后,毕利干翻译的又一部化学专著。《化学指南》为启蒙之作,仅论述了各种化学元素配合的方法,但未能详述其间的理由;《化

  • 易卦图说

    ①一卷。清崔述撰。述字武承,号东壁,河北大名人,乾隆举人,官至罗源上杭知县。其平生著述甚丰,常发前人所未发,其《上古考信录》尤为世所重。《考信录》既成,乃绘为图而系以说,成一卷。此书出自己意,不依附前

  • 喻林一叶

    见《喻林》。

  • 楚风补

    五十卷。清廖元度(生卒年不详)编。廖元度字在隐,长沙(今属湖南)人,诸生。通经史、工诗。历游名山大川,所至倾倒。吴三桂之乱,毁其家,孤居僧寺。晚筑“息机园”。辑《楚风补》、《雪蕉堂》、《息机园》等。此

  • 奇器图说

    三卷。诸器图说 一卷。《奇器图说》明西洋人邓玉函(1576-1630)撰。明王征译。《诸器图说》明王征撰。邓玉函,瑞士人,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他在葡萄牙殖民势力支持下,于天启元年(1621)来中国,曾

  • 督蜀疏草

    十二卷。朱燮元撰。朱燮元(1566-1638),明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懋和,号衡岳。万历壬辰(1592)进士,由大理寺评事历官四川布政使。天启元年(1621),以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及贵州水西土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