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解谊

春秋左氏传解谊

四卷。汉服虔撰,清马国翰辑。服虔字子慎,初名重,又名祇,后改为虔,东汉著名经学家,生卒年不详。河南荥阳(今属河南省)人。少年时以清苦立志,入太学受业,有雅才,举孝廉。汉灵帝中平末拜九江太守,遭乱病卒于行旅中,见《后汉书·服虔传》。服虔尤长《左氏春秋》,《隋书经籍志》著录有《春秋左氏传解谊》三十一卷、《春秋左氏膏肓释疴》十卷、《春秋汉议驳》二卷、《春秋成长说》九卷、《春秋塞难》九卷。《左传》服注影响很大。据《隋书经籍志》序说,诸儒传左氏传者很多,永平中能为《左传》者,擢高第为讲郎,贾逵、服虔并为训解,至魏时遂行于世。晋时服虔注与杜预注俱立于国学,后来只传服义。到隋时尊杜注,服虔之学才渐渐衰微。又据《经典释文叙录》说,九江太守服虔注解《左氏传》,江左中兴,立《左氏传》杜氏、服氏博士。而在北朝尤其有影响。《北史·儒林传序》说,河北诸儒,能通《春秋》者,并服子慎所注。可见服注在魏晋南北朝深受学者推崇。《春秋左氏传解谊》久佚,马国翰《玉房山房辑佚书》据宋代王应麟所辑《古文春秋左传》所引服说,补其缺漏,厘为四卷。服虔师承何自,已不很清楚,但从佚文可见服氏学之一斑。其注与郑玄、贾逵之说相近,注意对文义的疏通,文字训诂也不乏精义,对《左传》中所涉礼制也注意加以说明。据《世说新语·文学篇》说,郑玄欲注《春秋传》,尚未成,时与服虔遇宿客舍,先未相识。服虔对人说已注《左传》意。郑玄听之良久,多与己同,于是对服虔说:“吾久欲注,尚未了。听君向言,多与吾同,今当尽以所注与君。”这段记载不见于正史,但考服、郑说佚文多合,则《世说新说》所言不为无据。《春秋左氏传解谊》还有黄奭《汉学堂丛书》(《黄氏逸书考》)辑本一卷。

猜你喜欢

  • 策统纲目

    三十九卷。明卓有见(生卒年不详)撰。此书以邱浚《大学衍义补》、湛若水《圣学格物通》二书为基础。分立四门,即经传格言、史鉴证义、诸儒论议、国朝事实。颇略于古义而详于时务。

  • 莲史辑佚

    十二种,二十卷。清方珣编。方珣,生卒年不详,丛书原题香莲博士方珣,字陶家,又字尔后;又题评花御使方珣,字荔裳,又号金园。所收著作均关于女子缠足之事。如唐夏侯沈《香闺韵事》一卷、《熙宁新定时服氏》一卷、

  • 疏食谱

    一卷。宋陈达叟编。陈达叟,清漳(今河北肥乡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编有《疏食谱》一书。是书原本未标作者姓氏,明汪士贤《山居杂志》载此书,题作者名为清漳陈达叟撰,没有标明什么时代。《千顷堂书目》也题

  • 笺经室丛书

    三种,八卷。清末民国初曹元忠撰辑。曹元忠字君直,吴县(今属江苏省)人。光绪年间举人,精于经史考证之学。三种有《司马法古注》三卷附《音义》一卷,用孙星衍刻本,校订异文,并录旧注,复为《音义》附于卷后。《

  • 宣恩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张金澜修,蔡景星、张金圻纂。张金澜,浙江平湖人,监生,官宣恩知县。蔡景星,湖北蕲州人,举人,官训导。张金圻,金澜三弟。乾隆四十四年(1779)县令贾思谟撰志稿一卷,蔡景星等据此为底本

  • 王舍人诗集

    五卷。明王绂(1362-1416)撰。王绂一作芾,字孟端,江苏无锡人。别号友石生,又曰九龙山人,鳌叟,后以字行。洪武中,征至京师。寻坐累戍朔州(今山西朔县)十余年。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官至中

  • 农政全书

    六十卷。明徐光启(1562-1633)撰。徐光启,字子先,号玄扈,上海县徐家汇(今属上海市)人,20岁时中秀才,36岁中举人。万厉三十二年(1604),43岁的徐光启又考中进士。崇祯五年(1632)徐

  • 颜巷录

    一卷。清李衷灿(详见《拳拳录》)撰。是书成于衷灿罢官之后,因情绪低落,恬淡寡欲,所记多为在任时的言论、起居、行动。但也夹杂着鹿善继、孙奇逢二人的观点,认为儒能彻佛,佛能窥儒。

  • 重修博兴县志

    十三卷。清周壬福修,李同纂。周壬福,江苏昭文人,道光二十年(1840)由附贡任博兴知县。李同,掖县人,博兴教谕。博兴县志自康熙六十年(1721)李元伟重修后,距其时已近百年。周壬福掌博兴后,见李元伟志

  • 箕田考

    一卷。韩百谦撰。韩百谦,朝鲜人。是书记载了清道光时箕城(即今朝鲜平壤)田亩之制。其首载箕田图、次载箕田说。后有柳根“箕田图说”、“后语”,讦咸“书箕田图说后”,李瀷“箕田续说”等。为别下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