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

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

三十六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清江苏仪征人。乾隆时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浙江、江西、河南巡抚,湖广、两广、云贵总督等职,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平生提倡学术,治汉学,曾于杭州创立诂经精舍,于广州创立学海堂。又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好经籍训诂,著作有《畴人传》、《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性命古训》、《考工记车制图解》等,收入《研经室集》。阮元在组织学者校刻《十三经注疏》时,对各经注疏广罗异本,进行校勘,《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即其中的一种。他将有异文之处摘录出来,下面附以各本的不同文字,有时指出其正误。《校勘记》前有阮元序,序后罗列引用书目,有唐石经春秋》及宋刻残本、南宋相台岳氏本、宋刻小字本、宋纂图本、日本足利本《春秋经传集解》,宋本《春秋左传正义》,递修本附音释《春秋左传注疏》,明阁本、明监本及重修监本、明常熟毛氏汲古阁刊本《春秋左传注疏》。该校勘记对于研究《左传》注疏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阮元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合为二百四十八卷,收入所刻《皇清经解》中,《春秋左氏传注疏校勘记》(又名《春秋左传校勘记》,附《释文校勘记》六卷)也包括在内。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苏州官书坊又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汇刻成《宋本十三经注疏并经典释文校勘记》。阮元汇刻《十三经注疏》,将《校勘记》附在各卷之后。民国时世界书局又据阮本缩印,保存原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书局多次据世界书局缩印本影印出版

猜你喜欢

  • 石经公羊残字

    一卷。清马国翰辑。残碑三百七十五字,为隐公四年、桓公元年、哀公十四年之文。文字有与今本异者,如“石踖”之作“石踖”,“昉”之作“放”,“杀”之作“试”,“逮”之作“”等。下附校记一条,后记一条。校记考

  • 刑统赋

    二卷。宋傅林(生卒年不详)撰。傅林,籍贯不详,约生活于北宋初年,官至律学博士。五代后周显德年间,窦仪等作《刑统》一书,北宋初年颁行。傅林认为《刑统》不便记忆,便写下了《刑统赋》,并自己作了注。《四库全

  • 春秋集传

    ① 一卷(附《春秋统例》)。唐啖助(724-770)撰,清马国翰辑。啖助字叔佐,关中(今陕西)人,唐代中期经学家。唐玄宗天宝末避地江东,客居不返。曾任台州临海县尉、润州丹阳县尉。著有《春秋集传》、(又

  • 麈史

    三卷。北宋王得臣(1036-1116)撰。王得臣字彦辅,自号凤台子,安州安陆(今属湖北)人。初受学于郑獬,又受学于胡瑗。嘉祐四年(1059)进士及第。历提举开封府界常平等事、开封府判官、知唐州、军器少

  • 禹贡集解

    见《禹贡说断》。

  • 翼駧稗编

    八卷。清汤用中撰。汤用中字芷卿,武进(今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清道光十九年(1839)举人,从该书卷二内容可知他是赵翼的外孙。该书为笔记小说,仿《阅微草堂笔记》笔法,分条记事,涉及名人轶事、乡里传

  • 龙壁山房诗草

    十七卷。《茂陵秋雨词》四卷。清王拯(1815-1876)撰。王拯字定甫,号少鹤,马平(今广西柳州)人,清代文学家。道光年间进士,官至通政使。王拯工古文,能诗,著有《渝斋文抄》、《龙壁山房文集》、《龙壁

  • 春及堂诗集

    四十三卷。清倪国琏(约1745年前后在世)撰。倪国琏字穗畴,一字子珍,浙江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雍正八年(1730)进士,入翰林,官至给事中。国琏能弹琴、工画山水,工诗。是集凡《竹立园集》一卷、《南隐

  • 王制集说

    不分卷。清廖平(详见《分撰两戴记章句凡例》)撰。廖平持今文家之说,认为《王制》乃孔子制作。孔子弟子论其制度而成《王制》一书。今学礼应以《王制》为主,六经皆素王所传,此正宗也。至于古学则以《周礼》为主,

  • 易象管窥

    十五卷。明黄正宪撰。正宪字懋容,号广寓居士,浙江嘉兴人。其兄黄洪宪,两人都喜欢谈《易》。洪宪有《周易集说》三卷,今未见传本。正宪此书用王弼之本,所注专主于义理。为说以程颐《易传》、朱熹《本义》为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