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斩鬼传

斩鬼传

清刘璋(1667-?)撰。刘璋字子堂,号介符,别号烟霞散人、樵云山人,山西阳曲(今太原)人。康熙三十五年中举人,雍正元年到直隶深泽(今河北深泽)任县令四年,政声极佳。刘璋平生著述较多,除《斩鬼传》外,还有《幻中真》、《幻中游》、《凤凰池》、《巧联珠》、《飞花艳想》等才子佳人小说。《斩鬼传》全书十回,写钟馗落第,愤懑而死,被封为驱魔大神,专为人间剿灭各种鬼魅的故事。钟馗捉鬼,是我国古代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个鬼怪故事。唐卢肇《逸史》、宋沈括《梦溪笔谈》中曾有类似的记载:唐明皇于病中梦见一大鬼追捉小鬼,把他吃掉,自称是不第的武举,立誓除尽天下妖孽。唐明皇醒后,病因此而愈。于是诏名画师吴道子写其像,批告天下,以祛邪魅。自那时以后,民间渐成风俗,多于端午或除夕,悬挂钟馗图像,作为驱邪抗恶的一种精神寄托。本书作者就是取材于这一民间传说,运用幻想的笔法,对社会上各种邪恶,予以揭露和讽刺。书中描写的形形色色的鬼魅,实际是以鬼比人,讥刺封建社会中各式各样的人物,借以抨击社会黑暗现实。作品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讽刺笔法变化多姿,语言通俗有力,妙趣横生,是我国讽刺小说中一部较好的作品。其版本有莞尔堂刊袖珍本、同文堂刊本、世界文库本等。今本有1955年通俗文艺出版社本,书名《钟馗捉鬼传》;1980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本;1989年北岳文艺出版社王青平校勘本,附录资料、考证甚详,较为通行。

猜你喜欢

  • 九经字样疑

    一卷。清孔继涵(详见《五经文字疑》)撰。本书与《五经文字疑》为同时之作。因此书中对石刻缺字,根据马本增补的加以著录,对石刻阙字,马本不缺,因疑而不予以增补的,也加以著录。就象《五经文字疑》一样,本书也

  • 荣木堂文集

    十二卷。明陶汝鼐(1601-1683)撰。汝鼐,字仲调,号密庵,明亡,改名鞠延,字忍草,湖南宁乡人。崇祯年间举人,唐王时官检讨,后授御史。工书法,明亡,汝鼐于沩山剃发。曾著有《广西涯乐府》、《嚏古集》

  • 续齐谐记

    一卷。南朝吴均(469-520)撰。吴均字叔庠,吴兴故彰(今浙江安吉西北)人。南朝文学家、史学家。吴均家世贫寒,好学有俊才,善于写文章。《梁书》本传说:“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号为‘吴均体’”。

  • 汉学谐声

    二十四卷。清戚学标(1742-1825)撰。学标字翰芳,号鹤泉,浙江太平(今温岭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官河南涉县知县。此书的体例是:以六百四十六母统《说文》所收字。其不为母亦不为子之字

  • 御定题画诗

    一百二十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45一1702)定。此集为历代题画诗总集。所录历代题画诗共八千九百六十二首,共一百二十卷,分为三十门。前有玄烨御制序文。是迄今收录题画诗最为宏富的一部。其体例之严

  • 四六谈麈

    一卷。宋谢伋(生卒年均不详)撰。谢伋字景思,上蔡(今属河南)人。官至太常少卿。著有《药寮丛稿》、《四六谈塵》。此集为专论骈体文的理论著作。所谓“四六”即指骈体文。谢伋指出“四六之工,在于剪裁”。又说:

  • 文翠馆集

    十卷。明万道光(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万道光,字日章,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著有《文翠馆集》。是集凡十卷。道光之学以金溪为宗,其说经诸篇,皆疏于考证。如或谓“纲目不出朱子手”,道光则以为无可考,

  • 广雅释诂疏证拾遗

    四卷。清俞樾撰。俞樾(1821-1907)字荫甫,晚年号曲园,学者称曲园老人,浙江德清县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咸丰五年(1855年)官河南学政。因事罢职,侨居苏

  • 一山文集

    九卷。元李继本(生卒年不详)撰。继本,字延兴,东安(今属湖南)人。至正十七年(1357)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此集前有李敏序,称为其子方曙、方煦编辑;而景泰中,黎公颖序则称为其孙容城教谕伸所编

  • 开元录

    见《开元释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