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拾雅

拾雅

二十卷。清夏味堂撰。夏味堂字澹人,江苏高邮人。是书谓之“拾”者,盖所以拾《尔雅》、《广雅》之所遗也。清周中孚《郑堂读书记补逸》曰:“澹人以阮云台(元)《经籍纂诂》、王怀祖(念孙)《广雅疏证》上下千古,靡不赅洽,犹虑后学未能贯通,爰辑所录,遍翻故笈,依《尔雅》部居,专事摭补,以成是书,名曰《拾雅》。凡《拾雅释》六卷,拾《尔雅》已释之所未备也;《拾广释》四卷,拾《广雅》已释之所未备也;《拾遗释》十卷,拾《尔雅》、《方言》、《广雅》、《小尔雅》之所未释也。独不及拾《释名》之所未释者,盖以同时张月霄(金吾)已有《广释名》一书也。此外则凡文同义异,文近义同,经师别解,不加删易,所谓述也。张稚让所云,天地人物制度训诂,纷纶散漫,咸罗一气之中,而靡不举矣。按王氏《疏证》,究为张氏一家而设,阮元《纂诂》,又复浩博而难成诵;今得是书之薙繁弥罅,辅以张氏《广释名》,而五雅之学称大备矣。”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曰:“要其大致,可谓纷纭散漫咸网罗于中也。”《拾雅释》之篇目,一仍《尔雅》十九之数,为《释诂》、《释言》、《释训》等;《拾广释》之篇目,只有《释诂》、《释言》两项;《拾遗释》亦沿用《尔雅》十九篇之目。是书对汉唐故训广为搜辑,以摭补《尔雅》等所阙漏。如《尔雅》训“始也”的共十一词,《拾雅》复补充二十词;训“中也”一条,《拾雅》拾得十三词;《广雅》训“方也”一条,《拾雅》补充十一词;训“通也”一条,《拾雅》补充三十二词。“此书虽专以拾《尔雅》、《广雅》之遗,其所不录者,亦有六焉:一、经传所已释之字,如‘刑’、侀也;‘富’、福也;‘春’、蠢也;‘秋’、愁也。以及《易》‘象传’、‘序’、‘杂卦”之类。二、官名详于《周礼》,药名详于《本草》,各有专书之类。三、‘初、始’,‘之、往’,‘天、帝’,‘帝、后’,前雅已反复互训之类。四、‘届、艐’,‘载、’古体字之类。五、‘’、‘’不为经史群籍所采用字之类。六、已见于《小尔雅》、《释名》者,亦不复出”(《中国训诂学史》)。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云:“阅《拾雅》,其书自为详雅,然有不必载者。如《尔雅》已载‘多草木,岵;无草木,峐;而《诗毛传》作‘山无草木曰岵;有草木曰屺’,‘有’‘无’互误,前人多辨之,而此复收‘山无草木曰岵’二语,此贪多也。有误引者,如《诗》‘被之僮僮’,毛传:‘僮僮,竦敬也’,竦敬者,形容其被饰之高耸;僮僮,犹言隆隆也。‘竦敬’与下‘被之祁祁’传‘舒,迟也’相对,其训义全在‘竦’字。而此云‘僮僮,敬也’,非本谊矣。”另外“所释不无稍有遗漏,如‘聑’、‘委’、‘厌’,训安之类”(《中国训诂学史》)。味堂弟纪堂偕味堂子齐林、云林为之注,“其作注之例,惟经传全载,义取贯通,余则惟取一隅,以省毓冗;而每字辄注,取其赅备,且亦汉儒注释之所不废也。惟其止引经文,而不引郑氏诸家笺注,未免过简耳。书成于嘉庆己卯(1819年),自为序,注成于明年庚辰(1820年),纪堂复序之”(《郑堂读书记补逸》)。味堂书本为六卷,纪堂等加注,析为二十卷。是书刻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另有道光二年(1822年)刊本。

猜你喜欢

  • 六书溯原直音

    二卷。明吴元满撰,参见《六书正义》。此书旨在辨别字体,亦分十二门,与《六书正义》同,庞杂瞀乱。所用直音,舛误尤多,不足为据。《四库提要》据江苏周厚堉家藏本著录于《存目》中。

  • 汪文摘谬

    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生平事迹见《已畦诗集》条。清朝文学,以汪琬、魏禧和侯方域为三大家。但魏禧才学纵横,而未归纯粹。方域则磊落英多,颇嫌蹉。惟汪琬湛深经术,盘纡清缜,但其病在浅泛矜

  • 伏敔堂诗录

    十五卷。《续录》四卷。清江湜(1818-1866)撰。江湜字持正,一字弢叔,长洲(今江苏省吴县)人。自幼家贫,早年入县学后,屡试不第,曾为幕僚。咸丰十年(1860)得彭蕴章资助,循例纳粟为县尉,候补于

  • 风林类选小诗

    一卷。明朱升(1299-1370)编。朱升字允升,号枫林。安徽休宁人。明洪武元年(1368)进士。世称枫林先生。有《周易旁注》。此编皆录五言绝句,始于汉、魏,终于晚唐。分为直致、情义、工致、清新、高逸

  • 汇雅

    二十卷,《续编》二十八卷。明张萱撰。张萱字孟奇,博罗(今广东博罗县)人。万历壬午(1582年)举人,由中书舍人官至户部郎中。好学博识,工书画,精训诂。尚著《疑耀》等书。是书每篇皆首列《尔雅》,次以《小

  • 读易一隅

    二卷。清管干珍撰。干珍字阳复,号松厓,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乾隆进士,官至漕运总督,《阳湖志》“干珍”作“干贞”。此书分为上下两卷,不按章句,泛论概要,以箴规人事。每节归宿不是“圣王经纶天下之根本”

  • 南华合璧集

    五卷。明黄鲁曾(1487-1561)编。黄鲁曾,字得之,吴县(今属江苏)人。正德十一年(1516)举人,五岳山人省曾之弟子。本书编选长洲王宠(1494-1533)之诗,而附以己作,合为一集。王宠,字履

  • 广雅义疏

    二十卷。清钱大昭撰。钱大昭(1744-1813)字晦之,号竹庐,又号可庐,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人。大昕之弟,比大昕小二十岁,事兄如严师,得其指授,时有两苏之比。淡于仕进,嘉庆元年(1796年)方

  • ■书堂笔记

    二卷。清代郝懿行(1757-1825)撰。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栖霞(今山东东部)人。嘉庆进士,官至户部主事。潜心著述,精于名物训诂之学,著有《易说》、《书说》、《春秋说略》、《山海经笺疏》、《竹书纪

  • 少室六门集

    一卷。元魏菩提达摩(通称达摩,?-536,一说528)撰。达摩生于南印度,婆罗门族,出家后倾心大乘佛法。梁普通年中(520-526,一说:南朝宋末),自印度海路来广州,从广州至北行于魏沿途传教弘法。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