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拜经日记

拜经日记

又名拜经堂日记,十二卷。清臧庸(1767-1811)撰。臧庸本名镛堂,字在东,一字西成,号拜经,一号用中,江苏武进(今武进县)人,经学家,臧玉琳曾孙。臧庸继承家学,又师事卢文弨,还曾在苏州从钱辛楣、王德甫、段若膺诸先生游,学益日进。钱、王荐之于毕沅。后经刘台拱介绍,接受阮元的邀请,先助其汇辑《经籍纂诂》,又佐其校正《十三经注疏》。两应顺天乡试,均未通过。后受编修吴美存礼聘,撰修《中州文献》,卒于吴氏馆中。臧庸宗主汉学,精研训诂,长于校勘与辑佚。治经专精似不及高祖,但根柢经传,剖析精微,详审过人。学术造诣较其师卢文弨似有过之。平生考证最勤,辑古书颇多。除本书外,还著有:《子夏易传》一卷、《韩诗遗说》二卷、《订讹》一卷、《卢植礼记解诂》一卷、《尔雅古注》三卷、《说文旧音考》三卷、《王肃礼记》一卷、《校郑康成易注》二卷、《月令杂记》二卷、《乐记二十三篇注》一卷、《诗考异》四卷、《孝经考异》一卷、《蔡邕月令章句》二卷、《臧氏文献考》、《拜经堂文集》四卷等。本书是臧庸的读经札记,以号名书,仿照其高祖《经义杂记》体例,诠释古文疑义,校勘误字讹音,发挥经义,推见至隐,时或泛论学问,也能穷源竟委,钩玄稽要,融会贯通。如认为《孟子》中齐军伐燕有两次,证之《战国策》、《史记》,使千古聚讼成为定案。认为戴震《毛郑诗考下》喜欢用臆说来代替旧学,谬误颇多,批评惠栋私自篡改李鼎祚的《周易集解》,这些均为一般学者所讳言。又如今本《礼》之“寡人固不固”,郑注本作“寡人固固焉”,以“焉”字属上句读,臧庸认为有《礼记正义》为据,以上之误,是王肃之说所乱,所论甚确。著名经学家王引之称道本书:“考订汉世经师流传之分合,字句之异同,后人传写之脱误,改窜之踪迹,擘肌分理,剖毫析芒,其可谓辨矣”(《拜经日记序》)。著名学者周中孚对本书评价也颇高;认为它发挥经义,“推见至隐,直使读者置身两汉,若亲见诸家说者”,“与其高祖所著《经义杂记》,实堪后先继美”(《郑堂读书记》)。但书中谬讹之处也在所难免,如《诗》“十月之交”等篇,梁虞刊、隋张胄玄、唐傅仁均、一行、元郭守敬,早已推定为周幽王十六年十月作,载在史志,属周幽王时已有铁证,而阮元《研经室集》也有《诗》“十月之交”四篇属周幽王时的说法,臧庸则说是讥刺周厉王之作。有嘉庆二十四年拜经堂自刻本,拜经堂丛书本(同述观本、景同述观本),《皇清经解》本(道光本、咸丰补刊本、鸿宝斋石印本、点石斋石印本,仅八卷),学海堂本(也仅八卷)。

猜你喜欢

  • 御定题画诗

    一百二十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45一1702)定。此集为历代题画诗总集。所录历代题画诗共八千九百六十二首,共一百二十卷,分为三十门。前有玄烨御制序文。是迄今收录题画诗最为宏富的一部。其体例之严

  • 桐山诗集

    十卷。明王伟(?-约1469)撰。王伟,字士英,湖南攸县人。明正统元年(1436)进士,历官户部主事,累擢兵部右侍郎。其所著尚有《诗学正蒙》,但久已散佚不存。另外其吴琛序刻本《桐山文集》,今亦未见。是

  • 云间两何君集

    二种,三十八卷。民国姚光编。二种为明何良俊《何翰林集》二十八卷、明何良传《何礼部集》十卷。何良俊与何良传为兄弟,同以文采知名,因依附于严嵩,为世所抨击。二种皆分别刊印于嘉靖年间,然流传不广,《何翰林集

  • 笋梅谱

    二卷。明释真一撰。释真一,真实姓名、生卒年月及事迹均不详。只知其天启七年(1627)居住在杭州法华山龙归坞,著有《笋梅谱》一书。是书主要记载释氏所居之地的各种笋类和梅花。因该地笋类、梅花极盛,故撰此书

  • 东莞县志

    ①十四卷。清周天成修,邓廷哲、陈之遇纂。周天成,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举人,雍正四年(1726)知县。雍正八年(1730)清廷诏修《一统志》,令直省郡邑增修邑乘。知县周天成奉檄发凡起例,邑人邓廷

  • 乌石山

    九卷。清刘永松、郭柏苍撰。刘永松字筠川,福建侯官人。郭柏苍,字兼秋,福建侯官(今属福州)人。乌石山在福州府城西南隅,属侯官县。高一千一百余尺,周三千三百余尺。前拱海门,旁俯城市。其与九仙山、越王山被时

  • 愚一录易说订

    二卷。清郑献甫原著。杭辛斋疏订。郑献甫,字小谷,象州人。道光进士,曾官刑部主事。郑氏原书名为《愚一录易说》。书中对周易不章解句释,而是举一义而贯穿全线,对字义不明、前后矛盾之处皆加以订正,列举鸿博,朴

  • 周易何氏解

    一卷。辑佚书,魏何晏撰,清马国翰辑。何晏崇虚无,尚清谈,官至尚书。其《易》注多不足取,管辂称何晏《易》注美而多伪,甚是。今存玉函山房本。

  • 圣门释非录

    五卷。清陆邦烈编。邦烈字又超,平湖(今浙江平湖县)人,毛奇龄之门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原题毛奇龄撰,实是陆邦烈自撰。此书取奇龄经说及其门人子侄之说以辨朱子《四书章句集注》之非,旨在突破宋儒的门户

  • 学春秋随笔

    十卷。清万斯大(详见《仪礼商》)撰。斯大熟精“三礼”、《春秋》,曾纂集诸家治《春秋》之说,得二四二卷,康熙十二年(1673)毁于火;此后重行搜辑,倾其心力,一志著述,可惜未毕功即辞世,其书亦不传。《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