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才人福传奇

才人福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撰。其生平见《报恩缘传奇》条。本剧写张幼于放诞不羁,与苏州名妓李灵云狎,有终身约,居李家,开一店,出招牌曰:“百病不医,专医诗病。”一日唐寅、祝允明来访,谈及佳人,唐称道其伯母婿沈道宗之女梦兰及其友秦伯达女晓霞绝美。张欲得晓霞,而祝已丧偶,亦欲得梦兰为继室。后唐寅访伯达。伯达亦欲聘一书记(秘书),试用后若知其才品,即可为婿。唐荐幼于。晓霞请幼于改诗试其才,深服幼于。伯达亦亲访幼于,适幼于外出,灵云以男装代之。伯达误以为幼于,遂订婚约。于是灵云冒幼于,幼于扮诗童来到秦家。同时,梦兰读允明诗,亦慕其才。沈父亦谋之唐寅。寅诈称允明游他乡未归。允明扮一道士伫立沈家门前,敲木鱼、诵经。沈父怒捉之送秦伯达处判罪。适朝廷复允明官职,任为京兆通判,允明被赦上京。沈父知情,托唐寅为媒,急成婚礼。其先,晓霞父请幼于入赘其女,幼于(实为灵云)固辞不受。灵云意使幼于婚姻绝望,发奋取功名,而不是安于境遇,不思进取。幼于以为灵云嫉妒。后允明、唐寅探知灵云意,定计诈称梦兰之兄与晓霞即将结婚,灵云决意为其妾。以使幼于发奋。既而允明入京,荐幼于于朝。幼于受试,授为翰林院学士。梦兰、灵云、允明、唐寅亦来京。允明告幼于以真相,于是幼于与晓霞结婚。本剧思想意义不大。有《沈氏四种》本,较易见者为《奢摩他室曲丛》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滕县乡土志

    一卷。清高熙哲修纂。高熙哲曾以御史,出守过宁夏、宣化、大名等处,官至翰林院编修。光绪三十一年(1905)饬令各州、县,纂修简明乡土志,以作历史、地理教科书之参考。故高熙哲纂此志之法是,取邑志,补以新事

  • 易象汇解

    二卷。明陈士元(见陈士元《易象钩解》条)撰。据《易象钩解》自序,陈士元曾作《易象汇解》二卷。《归云别集》中自五十八卷至六十一卷为《易象钩解》,六十二卷至六十三卷为《易象汇解》。上卷为天文解、地象解、人

  • 同文馆唱和诗

    十卷。宋邓忠臣等(生卒年不详)撰。忠臣,字谨思,别号玉池先生。湖南长沙人。熙宁进士,官大理丞,迁考功郎。同文馆本以待朝鲜使人。时邓忠臣等同考校,即其他为试院,因录同舍唱和之作,汇为一编。按《宋史·艺文

  • 土风录

    十八卷,清顾张思撰。顾张思,字雪亭,江苏太仓人。此书有乾隆六十年(1795年)钱大昕序、嘉庆三年(1798年)朱珪序。书即于嘉庆三年刊行。《土风录》于时令、民俗、服饰、典章制度、成语、掌故、方言俗语等

  • 大学知本图说

    一卷。清毛奇龄撰。毛奇龄详《仲氏易》条。该书毛氏自称嵩山庙市高笠先生所传,辽东贺钦之孙秘授,实为毛氏自撰。二程、朱熹曾改《大学》古本,后王阳明、陈确、刘宗周等确定古本,大致恢复其原貌。毛奇龄以古本攻朱

  • 河渠备征

    不分卷。傅云龙撰。傅云龙,德清人。官隶候补道。所著有《实学文导》、《续汇刻书目》以及纂喜庐丛书等。《河渠备征》傅氏钞本。不分卷,主要考证河道源流、脉络区域及各府州县有淀无淀。其引《畿辅安澜志》,记东西

  • 义乌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诸自谷修,程瑜、李锡龄纂。诸自谷,义乌县知县。义乌为秦代古邑,历史甚长,有志最早。宋代原有元丰、咸淳志。元时正邑人黄文献合宋两书而成正志。明代正统、万历、崇祯修数次,迄清康熙朝有十

  • 易经衷要

    十二卷。清李式谷撰。李式谷字海匏。仁和人。此书为作者所著《五经衷要》(原名《五经题解》)的第一种。以康熙御纂《折中》为准,所引汉魏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诸儒之说,多本之《折中》,间采他说以为佐证。观其体例,

  • 海国四说

    四种,十五卷。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咸丰年间赐内阁中书,加侍读衔。通史学,善诗文,精音律,并颇注意研究西方国家政治情况。曾赞助林则徐、邓廷桢禁烟,支持广东

  • 芦山县志

    二卷,清杨廷琚修,竹全仁纂。杨廷琚,曾任芦山县知县。竹全仁,邑人。《芦山县志》清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共二卷,除首卷外,内容包括:路界、形胜、星野、山川、建置、沿革、贡赋、城池、衙署、楼阁、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