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情史

情史

二十四卷。全称《情史类略》,又名《情天宝鉴》,题“江南詹詹外史评辑”,实为冯梦龙(见《春秋衡库》)编撰。明代笔记小说集。《情史》顾名思义,是写人情的书,上起夏商周,下至明代,汇集了几千年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男女之情,并鉴于情之不同,又分类编辑为情贞、情缘、情私、情侠、情豪、情爱、情痴、情感、情幻、情灵、情化、情媒、情撼、情仇、情芽、情报、情秽、情累、情疑、情鬼、情妖、情外、情通、情迹二十四类。作者认为情是世界万物的主宰,而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人情冷酷,故于此大声疾呼“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情史序》)《情史》将古今情事分门别类编排,要旨在同情、赞美那些纯洁、忠贞的高尚情操,抨击、鞭挞那些丑恶、低级的庸俗情调,以图改变当时黑暗腐朽、冷酷无情的现实。《情史》虽然言情,但在卷五“情豪”类中的《夏履癸·商纣》、《汉灵帝》、《秦始皇》、《魏文帝》、《隋帝广》、《元顺帝》、《严世蕃》、《石崇》,卷七“情疾”类中的《汉成帝》、《周幽王》、《杨政》以及卷十七“情秽”类中的不少篇目,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惨无人道的罪恶行径,大概这是此书被清王朝禁毁原因之一。《情史》在中国小说史上是一部具有参考价值的书籍,它广采历史文献、笔记小说和当代传闻中的男女情事加工而成,许多散佚的作品和故事赖以保存,为后来小说及戏曲所采用。《情史》使世人看到了上下几千年封建社会阶层的男女之情,并从一个侧面了解了部分社会现实。但是,有些作品宣传了封建礼教及封建伦理道德,有的作品缺乏故事情节,文学色彩不足。其书版本有明末刻本、清初芥子园刊本、光绪上海石印本等。1985年岳麓书社标点本,1986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又据明刊本重新校点出版。

猜你喜欢

  • 聿修堂遗书记

    一卷。日本丹波元简(1755-1810)撰。丹波元简,字廉夫,号乐窗,出身世医之家,著述甚多。其书大都汇刻于聿修堂丛书中,此书未收入。作者校记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辑成此书。校本所据为元刊本、抄本、

  • 虚白室文抄

    二卷。《诗钞》十一卷。清方昌翰(生卒年不详)撰。方昌翰,字宗屏,安徽桐城人,官新野知县。方昌翰既能诗,而有闻于时。其诗有以名德著者,有以功业著者,有以经学著者,有以文辞著者。作者绩学继志,早年所作之诗

  • 丙辰札记

    一卷。清章学诚撰。此书是作者五十九岁(乾隆六十一年丙辰)而成的另一本札记。体例与作者《乙卯札记》略同,内容涉及文史事迹等,泛论文史,观点仍与作者《文史通义》大同小异,但书内条目与《文史通义》及另外一些

  • 金罍子

    四十四卷。明陈绛(生卒年不详)撰。陈绛,字用言,上虞(今属浙江省)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太仆寺卿。此书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二十卷,中篇十二卷,下篇十二卷。体例、内容均欲仿其乡人王充之

  • 捕蝗要诀

    一卷。清无名氏撰。此书不知作于何时,出于何人之手,极可能是某地方官根据民间治蝗经验编写成的。咸丰六年(1856)直隶一带出现蝗灾,清政府把原存的《捕蝗要说》二十则、《图说》十二幅拿出付印,以应付蝗灾,

  • 十三经拾遗

    十六卷。清王朝渠(生卒年不详)撰。朝渠字揆方,号达诠,江西万年(今万年县)人。乾隆四十四年举人,由大挑选义宁州训导,勤于其职,课士有方,升任直隶宁河县知县,兴利除害,培养人材,有循吏之称。生平植品砥行

  • 快独集

    十八卷。明李尧民(约1589年前后在世,)撰。李尧民字耕尧,山东济宁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著有《快独集》。此集为李尧民诗文别集,凡十八卷,诗六卷,文十二卷。前有

  • 六书旧义

    一卷。近代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曾任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教职。早年受王闿运的影响,专治今文。其学多变,好立新说,不拘古训。著作尚有

  • 易通释

    ① 二十卷。清焦循撰。此书系《雕菰楼易学》三种之一。焦氏治易有三术,即旁通、时行、八卦相错,实测经文传文而发明之。其于数之比例求易之比例,而经文传文尽通,故撰《易通释》二十卷。此书举经传之文相互引证,

  • 晁氏新书

    一卷。汉晁错(前200-前154)撰,清马国翰辑。晁错,颍川(今河南禹县)人。初从张恢学习申不害、商鞅的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汉景帝时任御使大夫,主张削夺诸侯王国封地,加强中央集权。后遭谮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