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心经

心经

一卷。南宋真德秀(详见《大学衍义》)撰。此书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和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均给予著录,但书名题《心经法语》,是一书而两名。其内容为集录“圣贤”论“心”的格言,而以诸家的议论为其作注,末附四言《赞》一首。大旨以“正心”为本,以“心”之精神为圣。作者继承了自孟子以来诸儒对“心”这一哲学范畴的唯心主义观点。如《易·坤》之“六二敬说”条中,他注以程伊川的议论,认为“主一之谓敬,直内乃是主一之义。至于不敢欺、不敢慢,尚不愧于屋漏,皆是敬之事也。但存此涵养,久则自然天理明。”又云“心敬则内自直”;《孟子》“仁义理智”条,他引朱子之说“仁义理智,皆天所与之”;《孟子》“仁说”条中,他引朱子之说“仁者,心之德也。”注释曰:“性乃仁也。”卷末所附《赞》其三百三十六言,指出“万世心学,此其渊源,人心何伊,生于形气”,“道心伊何,根于性命,曰义曰仁,曰中曰正”,“维此道心,万善之主,天之予我,此其大者”。实际《赞》是对全部注释的总结。端平元年(1234),颜若愚刊此书于泉州府学,并附跋一首。淳祐二年(1242),至彻禁中。端平二年(1235),真德秀卒,两月后,从臣洪咨夔在经筵,宋理宗出示《心经》并言已经读过,令洪咨夔为其书作序。可见此书为当时所重。明程敏政为此书作注,并怀疑书中有引《西山读书记》的内容,非为真德秀原文,后人又多所附益。此书为宋代理学家有关“心”论的专著,将历代儒家有关于“心”的论述解熔于一帙,并作进一步阐发,是研究程朱理学的重要资料。有《四库全书》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题为《真文忠公心经》;各版本的《真西山全集》均收录此书。

猜你喜欢

  • 古今春秋盟会图

    一卷。汉严彭祖撰,清王谟(详见《汉魏遗书钞》)辑。梁阮孝绪《七录》著录有《严氏春秋左氏图》十卷、《古今春秋盟会图》一卷,《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及《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春秋公羊传》,严彭

  • 天台诗选

    五卷。明许鸣远(生卒年不详)编。许鸣远字有望。浙江天台人。自序说:为天台先正诗,多湮没失传,虑后学并此近今者而失之,因加搜罗。间入仙释及占籍之士。起南宋迄明,凡二百二十四家。搜采不可谓不广,然元以前仅

  • 紫藤花馆诗草

    四卷。廖基植(生卒年未详)撰。廖基植字壁耘,湖南宁乡人。清末诸生。廖基植为廖树蘅之子。树蘅颇以诗名,基植濡染家学,故亦喜吟咏。惟才力颇弱,又不事苦吟,故篇什殊无精彩。据其弟基棫叙称,基植尤好昌谷、义山

  • 虞氏春秋

    一卷。周虞卿撰,虞卿生卒年不详。战国游说之士。因进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之上卿,受相印,故称虞卿。主张以赵为主,合纵抗秦。后因拯救魏相、魏齐、弃相印与魏齐逃亡,困于梁。穷愁

  • 陈文冈集

    二十卷。明陈棐(约1550年前后在世)撰。陈棐,字文冈,鄢陵(今河南许昌市东)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甘肃巡抚。是集凡二十卷。诗文多为率笔而就,奏疏也多迂论。故不以诗文名。是集

  • 清谥法考

    五卷续补编附一卷。清鲍康撰。鲍康,字子年,桂星从子。道光举人。官至夔州知府。考藏古泉,海内推为专家,有《泉注》、《泉录》等书。是书前有鲍康自跋,下为原书五卷,卷一为亲郡子谥、卷二为贝勒、贝子、镇国公、

  • 五音复字

    五卷。明杨慎撰。杨慎事迹见“俗言”。“复字”即重言字。是书依平水韵标目,取古韵的重言字,分韵隶之,并详加注释。搜采丰富,然条理不甚清晰,颇失于破碎繁琐。有《函海》本。

  • 温壮勇公六合殉难事略

    一卷。编者不详。该书记温绍原事迹。绍原字北屏,湖北江夏人,入资为淮南盐大使,代理六合令,督练勇杀敌,坚守六合,后城破殉节。该书即记述温氏殉职及与太平天国军作战时事。现有光绪活字印本。

  • 珍珠船

    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杂采小说家言,凑集成编,共四卷。书中所引,概不著所出,只是在卷一中标有《笔谈》、杂录,以及“以上寺塔记”。卷四中标有《因话录》、赵璘等字样,余皆不标明出处

  •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日止曰时,筑室于兹。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