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本末
一卷。明茅坤撰。茅坤,字顺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生卒年不详。好谈兵,罢官后入浙江总督胡宗宪幕府。本书所记为明嘉靖中浙江沿海徐海引倭兵入寇及被胡宗宪诱杀事件始末。因属作者亲见,故所记特详,为研究明代倭寇事件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清人袁絅将此书与《汪直传》合刻,题为《海寇续编》。收入《金声玉振集》中。今有《借月山房汇钞》(嘉庆本、景嘉庆本)第四集、《泽古斋重抄》(第七集)等版本。
一卷。明茅坤撰。茅坤,字顺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生卒年不详。好谈兵,罢官后入浙江总督胡宗宪幕府。本书所记为明嘉靖中浙江沿海徐海引倭兵入寇及被胡宗宪诱杀事件始末。因属作者亲见,故所记特详,为研究明代倭寇事件较为重要的参考资料。清人袁絅将此书与《汪直传》合刻,题为《海寇续编》。收入《金声玉振集》中。今有《借月山房汇钞》(嘉庆本、景嘉庆本)第四集、《泽古斋重抄》(第七集)等版本。
七卷。明程敏政编。生平见《唐氏三先生集》条,林乔松注。林乔松,福建晋江人,生卒履迹始末未详。其注此书,则官浙江景宁(今云和)县知县之时。其书取古人咏史之作,依代编次。自三代迄宋末。此七言绝句一体,采辑
三十六卷 明朱国桢撰。朱国桢字文宁,乌程人,万历己丑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书以编年体裁记载洪武元年(1368)至隆庆六年(1572)史事,繁简多有未当,殊乏史裁。
四卷。清末祁永膺撰。永膺字百福,广西省博白县人,生卒年不详。光绪二十年(1904)进士,授内阁中书,改官广西知县。永膺尝肄业广雅书院及朱一新之门。此书之大旨在于调合汉宋经学,但所得略浅。曾谓朱熹《诗集
八卷。清代李佐贤(生卒年不详)撰。李佐贤著有《石泉书屋藏器目》等书。此书内容除了经史摘录评引、诗话之外,主要记载了一些联语、神怪之事。其中三、四两卷,专门评话诗词,主要是宋以后诗词,如明七子、清初六家
三十卷。宋李新(约1104年前后在世)撰。李新,字元应,自号跨鳌居士,生卒年不详。仙井(今四川仁寿县)人。元祐五年(1090)进士。刘泾曾荐于苏轼,命赋墨竹,堪称一绝。元符三年(1100),上万言书。
五卷。明李廷机(?-1616)撰。廷机字尔张,晋江(今属福建)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谥文清。该书是一部记自汉至宋有名大臣事迹的著作。录自汉文翁至宋杜衍,共
十卷。清沈元沧(1666-1733)撰。沈元沧,字麟洲,号东隅。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五十六年(1717),两举副贡生。官至广东文昌县知县。本编分六集:《康瓠集》、《灌畦集》
六十八卷。清郭伦撰。郭伦字凝初号西山,萧山(今属浙江省)人。乾隆年间举人,著有《十七朝史论一得》。《晋记》书前有郭伦序文,称读《晋书》的过程中有感于“取舍失衷,是非瞀乱”的缺陷,以“其中唯诸志稍有可观
三十八卷。清嘉庆七年(1802)奉敕编。嘉庆六年夏,京师大雨数日,西北山洪暴发,是书即记载了这次抗洪救灾诸多情况,有皇帝依次下的谕旨,有内外臣等的奏折。前有仁宗御制序言,其中有“设遇水旱偏灾,皆应实力
①一卷。清李调元(1734-1820)辑。调元字羹堂,号雨村,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进士,官至直隶通水道。调元博学多文,藏书极富,凡经史百家,稗官杂说,都有撰述。又辑刊《函海》,至数百种。此书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