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征西纪略

征西纪略

一卷。清陆楣撰。陆楣,生卒年不详,字紫宸,江苏无锡人。本书的断限为:自康熙九年(1760年)四月蔡毓荣奉命以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四川、湖广军务镇荆州起,至康熙二十年十月清军收复云南止。由于作者是蔡毓荣的“记室”(秘书),因而能以其亲身见闻记述了吴三桂变乱和蔡毓荣在平乱中的作用。当吴三桂未举起叛清旗帜之前,蔡毓荣就曾疏奏朝廷,建议在四川设置重兵,扼险要,固人心,并绘图贴说,可惜未引起重视。吴三桂变乱发生后,蔡毓荣积极投入到平叛战争中。他一方面厚恤士卒,与之同甘苦,又筹集军饷,以安定军心;另一方面提出了进剿之策,即以江西清军牵制长沙,使清廷“并力图岳(州)”,获得康熙帝允准。在收复岳州的战役中,蔡毓荣率本部军奋战了八个月,他每战必亲自指挥,昼夜焦劳,以致须发尽白。清军收复岳州后,蔡毓荣遵康熙之命,率五千五百余名绿营兵,会同征南将军赖塔、云贵总督赵良栋合力攻取云南。在清军的沉重打击下,吴三桂(已于康熙十八年病死湖南)的孙子吴世旸、部将郭壮图父子走头无路,自杀身亡。至此,清廷取得了平叛的最后胜利。接着,清廷也论功行赏,晋蔡毓荣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云南、贵州军务,加十七级。陆楣的好友沈楙德在该书跋中说,关于吴三桂变乱一事,“国史志其宏纲,而先生(陆楣)述其细目也”,这是有一定道理的。本书为光绪二年世楷堂刊本,收入《昭代丛书》中。

猜你喜欢

  • 肇论

    一卷。姚秦释僧肇撰。僧肇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注》条。《肇论》为僧肇的论文集。卷首载《宗本义》解说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五名一义之宗旨,概括全书大意。后载四篇论文:第一,《物不迁论》,发挥般若性空

  • 楚蒙山房易经解

    十六卷。清晏斯盛(?-1752)撰。晏斯盛字一斋,又字虞际,江西新喻人。康熙六十年(1721)进士。官至湖北巡抚。此书凡《学易初津》二卷,《易翼宗》六卷,《易翼说》八卷。《学易初津》是全书宗旨,大体以

  • 野香亭集

    十三卷。清李孚青(1664-1719))撰。李孚青,字丹壑,河南永城(另说安徽合肥)人。大学士李天馥之子,康熙十八年(1679)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时年十六岁,人皆呼以“黑头公”。此集所收为康熙三十七

  • 律表

    六卷附洗冤录表 四卷督捕则例表二卷。清曹沂撰。曹沂,山西介休县人。乾隆间任宜昌府知府。是书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后编成。首为曹沂自序,次为凡例,内容有五刑狱具诸图,纳赎收赎图、三流道里表、五服、八

  • 曝书亭词拾遗

    三卷。附《志异》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清翁之润辑录。彝尊字锡鬯,号竹垞,晚号小长庐钓鱼师,秀水(今浙江嘉兴)人。清初学者,词人。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预修《明史》。著有《曝书亭

  • 大学全文

    一卷。明崔铣(1478-1541)撰。铣字子钟,号后渠,河南安阳人。明经学家,其学以程、朱为宗。著有《读易余言》、《中庸凡》、《程志》、《皇明理学名臣言行录》、《崔后渠集》等。是书先全文后通释。文遵古

  • 汤品

    无卷数。作者不详。是书主要记载沏茶的各种汤品,作者把汤品分为十六种,然后从不同角度谈论汤之优劣。首先为煎法,以汤之老嫩谈及沏茶的水有三种。其次为注法,以汤之注入器皿缓急谈及沏茶的水有三种。再次以不同器

  • 杭州所著书三种

    三卷。清末民国初王守恂撰。王守恂天津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举人,官巡警部郎中,民国年间任浙江会稽道尹,后调钱塘。三种为《阮南自述》一卷、《从政琐记》一卷、《杭居杂忆》一卷。其自记云:来杭道,时事纠纷

  • 二六功课

    ①一卷。旧本题明石室道人(生平事迹与姓名均不详)撰。原书所录按十二辰共分十二节。据《四库提要》著录称“自辰至卯凡十二节”,说明其书次序始于今日之辰而终于明日之卯。按十二节讲述每节调摄事宜。其大要言道家

  • 锦带补注

    一卷。旧本题宋杜开撰。天一阁藏本多前序一篇,不著撰人名氏。本书谬误较多。如开卷注昭明太子四字曰:姓萧,名普,字子施,昭明者,号也。似未读史书。其他,如所引《论语》:德不孤必有邻,君子以文会友;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