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弹指词

弹指词

二卷。清顾贞观(1637-1714)撰。顾贞观字华峰,一字远平,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康熙五年(1666)举人,官内阁中书。十五年(1676)设馆教授于宰相纳兰明珠家,与其子纳兰性德友善。后还乡,构筑“积书岩”,以读书终志。顾贞观词的成就很高,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其词寄悄深切,不落前人窠臼,别开生面,纯用白描手法,不假雕琢。最擅长的是小令,他的小令婉约清新,别有情韵。其诗多为写景抒情或与人赠答酬唱之作,诗风清丽。晚年诗风则趋于古朴淡远,表现出诗人晚年不同的美学追求。著有《积书岩集》等。本书收录词二百四十三阕。顾词迫近苏、辛,出入南北两宋,而兼有众长,与同时的纳兰性德齐名。陈廷焯评他的词“全以情胜,是高人一着处。至其用笔,亦甚圆朗,然不悟沉郁之妙,终非上乘”(《白雨斋词话》卷三)。其工力未深,时见草率。如〔传言玉女〕云:“第三条忽复会。”〔菩萨蛮〕第七首云:“来去莫教催,催教莫去来。”〔戚氏〕云:“昔会断送两婵娟。”〔金缕曲〕第五首云:“吐握惯积劳难免,往钦哉咨汝夔龙典。”第六首云:“纷纷阔扁。”凡此之类,殊难尽举。又如〔定西番〕上半阕无谱,尤为可异。贞观但知发挥情性,不愿斟酌于声律字句间。然其佳者,如〔眼儿媚〕云:“个中须解,寒应胜暖,春不如秋。”委婉有情致。〔采桑子〕云:“不是无情,怕是情多转误卿。”虽是常言,亦可见其天真处。至如寄吴汉槎〔金缕曲〕二阕,虽非词之正派,然金石肝胆,长歌当哭,亦古今少见之作。词名闻名于朝鲜,影响较大。有雍正二年(1724)刻本、乾隆十八年(1753)刊本、光绪十九年(1893)刻本(作三卷,另有补遗一卷)、《四部备要》本。

猜你喜欢

  • 楚风补

    五十卷。清廖元度(生卒年不详)编。廖元度字在隐,长沙(今属湖南)人,诸生。通经史、工诗。历游名山大川,所至倾倒。吴三桂之乱,毁其家,孤居僧寺。晚筑“息机园”。辑《楚风补》、《雪蕉堂》、《息机园》等。此

  • 虞氏易礼

    二卷。清张惠言撰。郑玄曾据礼释《易》,为专家之学,虞氏诋之,谓其不得易之门径。张惠言谓:“揆诸郑氏源流本末,盖有合焉,未免曲为附会。然其原文本质发挥经义,足以补康成之缺,正不必援虞入郑,混淆家法也”。

  • 正谷堂释篆千字文

    一卷。明洪朱祉(生卒年不详)撰。朱祉字尔藩,号雪楼居士,著有《格古声宗集》。是编依周兴嗣《千字文》汇录古篆,所据之书为《说文》、《汗简》、《印则》、《摭古遗文》、《六书统》,旁及金石文字。其格式是,周

  • 遂初堂集

    三十九卷。清潘耒(1646-1708)撰。潘耒,字次耕,又字稼堂,又一说号稼堂,晚号止止居士。江苏吴江人,幼孤,天资奇慧,读书数行齐下,受业于同郡徐枋、顾炎武,颇得其传,淹贯群书。工诗文兼长经史,旁及

  • 两浙海塘通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方观承撰。方观承(1698-1768),字遐谷,号问亭,又号宜田。安徽桐城人。祖登峄、父式济因《南山集》案株连,均遣戍黑龙江。雍正十一年(1733)随福彭征准噶尔,还受内阁中书。乾隆

  • 六义图解

    一卷。明王应电(其生平未详)撰。所谓六义,即六书。此书以图解的形式说明六义的相互关系与演进过程。其排列顺序是,先象形,次指事,次会意,次转注假借,次谐声。按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释之者

  • 尔雅音义

    三卷。唐陆德明(详见《易疏》条)撰。《尔雅音义》甄别比较诸家之说,择善而从。以郭璞注为基础,犍为文学、刘歆、樊光、李巡、孙炎五家注并加甄采;沈旋、旋乾、谢峤、顾野王诸说亦予参酌。诸家中唯郭注尚存,《音

  • 征缅纪略

    二卷。征缅纪闻,三卷。清王昶(1725-1806)撰。王昶,字德甫,一字琴德,号兰泉、述庵。青浦(今属上海)人。乾隆进士,授内阁中书,值军机处,累迁刑部郎中。从征缅甸和金川,归历任吏部员外郎、按察使、

  • 名公书判清明集

    十七卷。无名氏撰。本书记录了许多宋、元两代官员审案时的判语。行文工巧对偶,颇有文彩。书中所涉及人名均署其人的别号。《名公书判清明集》有《永乐大典》本,清代《名公书判清明集》被列入《四库全书》存目中。此

  • 升庵集

    八十一卷。明杨慎(1488-1559)撰。杨慎,字用修,号升庵,新都(今属四川省)人。杨慎幼年警敏,文才出众,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拟《吊古战场文》、《过秦论》,为时人称之。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