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英堂遗稿

广英堂遗稿

一卷。清包慎言(生卒年不详)撰。慎言字孟开,安徽泾县(今泾县)人,包世臣族子,道光乙未举人。曾跟包世臣学经,随包世荣学诗。除本书外,还著有《经义考义》、《春秋公羊传历谱》十一卷等。本书除了《与刘孟瞻论〈史记·周世家〉书》等三篇之外,其余都是说经之作。认为音乐有音乐的雅颂,《诗经》有《诗经》的雅颂,就是《七月》和《豳风》。而龠章吹以养老息物,则叫做“雅”,吹以迎送寒暑,则称为“颂”。《大戴礼·投壶篇》说:“凡雅二十六篇,《鹿鸣》、《墠首》、《鹊巢》、《采蘩》、《采苹》、《白驹》、《伐檀》、《驺虞》八篇,可歌”,而《鹊巢》、《采蘩》、《采苹》、《伐檀》、《驺虞》五篇,属《风》。《投壶篇》又说:“八篇废不可歌,七篇商齐可歌,商颂也,齐风也,而皆曰雅”。《汉书·礼乐志》说:“周衰,王官失业,雅颂相错,孔子论而定之,曰:‘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所谓“雅颂相错”,说的是声律之错,不是说篇章错乱,“孔子论而定”,是指定其声律,并非说使其篇次整齐。其辨毛、郑婚期,征引于《易》;论“帝乙归妹”,则征引于《礼》;说诸侯越境亲迎,则根据《经》。如此之类,都援证精详。又与胡竹村论室户制度,根据《斯干诗》毛传,以证明室有东户,由虚得实,可称善悟。其他篇也都颇为审核,自抒心得,可惜存稿不多。有道光刊本。

猜你喜欢

  • 公余笔记

    二卷。清张文炳(详见《易象数钩深图》)撰。此书是文炳官浙江安吉州州判时,奉敕撰著。全书共八十一篇,每篇独立篇名,全系讲学之文,并杂以佛学、丹经之语。

  • 汉熹平石经残字集录

    一卷。补遗一卷。罗振玉(1866-1940)撰。罗振玉,字叔蕴,一字叔言,号雪堂。生于江苏淮安,但不喜以淮安人自居,以祖上是浙江上虞人,遂恒以“上虞罗振玉”自居。曾搜集和整理甲骨、铜器、简牍、明器、佚

  • 四书是训

    十五卷。清刘逢禄撰。是编卷末有嘉庆八年(1803)江苏学政平恕序。云逢禄“谨用缮录七经中睿断之文,裁正四子书典故之说,依乎章次,综以义类”。又云“书曰是彝是训,于帝其训,谨取经语,用识编言。爰题曰四书

  • 复园文存

    一卷。清刘基定(1775-1860)撰。生平见《复园诗集》条,此文存一卷,含书后二首、序二首、跋一首、书五首、赠序一首、行状一首、志铭七首、墓表一首,共文二十首。篇简无多,寥寥可数。以文字论,刘基定文

  • 文献通考节贯

    十卷。清周宗濂(生卒年不详)撰。周宗濂著有《耻亭遗书》。本书取马瑞临《文献通考》、王圻《续文献通考》,首尾编次,仍如原书的二十四门。唯有帝系、象纬、物异、四裔、节义、方外六门,因难于节录置之。其因文附

  • 山居文录

    二卷。清叶德辉(见《观古堂诗录》条。)(1864-1927)撰。考叶德辉论文,不主宗派,以为文以载道,事理通达,其为文,必简古而有法度。大抵非本原经术,精熟义理,绝无佳文。叶德辉以闳博之才,研思经义,

  • 礼义答问

    一卷。南朝齐王俭(详见《丧服古今集记》)撰,清马国翰辑。是书据《南齐书》、《礼志》、《舆服志》所载辑,盖在制定新礼之前王俭议礼之作。本《传》谓王俭长礼学,谙究朝仪,每博议证引先儒,罕有其匹者。既非与人

  • 鹤和篇

    三卷。明闪仲侗(约1644年前后在世)撰。闪仲侗,字士觉,永昌(今云南保山)人。举人。其生卒仕履未详。考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有闪仲俨,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当即其兄弟。仲侗自称崇祯四年(1631

  • 春秋辨义

    三十八卷。明卓尔康(详见《易学》)撰。此书正文三十卷,卷首八卷。其正文于每条经文之下,杂取旧说排比诠次,而断以己意。每公之末,又各附以列国本末一篇,提举有关盛衰兴亡之大事,别为类叙。其考证有得有失,如

  • 辛亥溅泪集

    四卷。清苏舆(1875-1914)撰。苏舆,字厚庵,湖南平江人。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改邮传部员外郎,民国成立,弃官归。有《春秋繁露义证》、《晏子春秋》。此集凡四卷,共收七言绝句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