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宗县志

广宗县志

①八卷。明马协纂修。马协,字恭甫,陕西冯翊人,曾任广宗县知县。隆庆五年(1571)广宗县令吕信创修县志。万历二十四年(1596)马协任知县后,认为吕志多讹漏,遂致力于纂修新志,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成书。每志之首必冠以叙,所述多有可取之处。碑记之文,分载各门,检阅方便。地方兴废之陈迹、灾祥异事,则列于杂志,均合于志体。封域志记载漳河和洛河故道流经地区。杂志记载元、明两代发生的一些大灾荒情况,如明嘉靖二十年(1541)县里因受灾而出现“民食蝗”,明成化八年(1427)广宗县再次发生大饥荒,出现“人食人”事。此等皆有一定参考价值。②十二卷。清罗观骏修,郑元善、李汝绍、王国珍纂。罗观骏,字升之,四川营山人,道光举人,曾任广宗县知县。郑元善,举人,官至河南巡抚。李汝绍,道光举人,曾任浙江山阴县知县。王国珍,岁贡生,候选训导。嘉庆七年县令李师舒曾续修县志。同治八年(1859)罗观骏任广宗知县后,见旧志疏漏尚多,于同治十二年(1863)聘郑元善、李汝绍、王国珍等人纂辑新志,于同治十三年成书刊行。体例承袭嘉庆志。卷首为新志序、旧志序、凡例、图考等。正文编次为封域、建置、祠祀、田赋、典礼、封爵、官师、选举、宦迹、人物、祲祥、艺文。其各志之序,不分列于各志,而是汇载于卷首,这一点与他志不同。而书中每志之首,仍有类似序之小文,似显重复。选举志以朝代为经,进士、举人、岁贡、拔贡、例监等为纬,自唐至清以一表统之,则显得含混不清。③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姜榓荣、祁卓如修,韩敏修纂。姜榓荣,湖南宁乡人,曾任广宗县长。祁卓如,广宗县人。韩敏修,字虚谷,广宗县人。广宗县志自明隆庆年间创修以来,曾五次重修。民国二十年(1931)河北省府通令所属各县修志,广宗县则组织专人撰写,三易其稿,民国二十二年(1833)铅印。首一卷为河北省通志馆馆长瞿宣颖及姜榓荣、韩敏修等人的序,以及凡例、图考等。末一卷为广宗县文征。正文分为大事纪、舆地、民生、风俗、艺文、政绩、职官、列传、古今人物表等。其舆地略记疆域沿事,多本于同治志,惟每条之下参考史籍,而疏明之。其村镇列为一表,标明村属某区,距城几里,人口多少,极易查阅。山川门记水道,考核亦属精当。然其艺文略虽登书目未注存佚,则为不足之处。

猜你喜欢

  • 星源集庆

    六卷。清末宗人府奉旨撰。该书成于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道光皇帝位下谱牒。道光九子十女皆录入。实为《玉牒》之别本。现存光绪精写本。

  • 读书工程

    见《读书分年日程》。

  • 天问笺

    一卷。清丁晏(1794-1875)撰。丁晏,字俭卿,又字柘堂,山阳(今江苏山阳)人。清代著名经学家。道光元年(1821)中举,官内阁中书,加三品衔。早年治经,信守郑学。一生著书较多,共四十七种,一百三

  • 经史耨义

    二十二卷。明林允昌(见《弟经》)撰。莆田有金石社,乃林氏宗人讲学之所,林允昌集子弟,每月三次会讲于其中的栖缘堂。每次会讲《五经》及诸史。自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开始为第一期,至十一月止。共会讲二

  • 金斋集

    四卷。明宋诺(约1550年前后在)撰。宋诺,字子重,号金斋,故城(今河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著有《金斋集》。是凡四卷,集文三卷,诗一卷,而别以策对、书启之类附

  • 求可堂自记

    一卷。清廖冀亨(生卒年不详)撰。冀亨字瀛海,福建永定人,康熙举人,官至江苏吴县知县。该书记其所亲历之事。文笔朴拙。书成于康熙年间,而于咸丰二年(1852年)刊行。

  • 表记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二。《表记》为《礼记》篇名;黄道周《自序》有言,古者窥测天地日月,皆先立表。《表记》之名

  • 张乖崖事文录

    四卷。明颜端、徐浣同编。颜端,应山(今属湖北)人,曾官成都县教谕。徐浣,杭州人,曾官华阳县教谕。两人生卒均不详。弘治三年(1490),文安人邢表为四川左布政使,他有感于张咏乃四川名宦,于是嘱颜端、徐浣

  • 政刑类要

    一卷。元彭天锡(生卒年不详)撰。彭天锡,字仁仲。湖州(今浙江吴兴县)人,生平无考。《政刑类要》主要记述作者生活的时代各种不同的法令,文字简明通俗。《政刑类要》有《永乐大典》本,清代时被列入《四库全书》

  • 尚书埤传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