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统笺
三十五卷。清姜希辙(?-1698)撰。希辙字二滨,号定庵,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明代思想家刘宗周门下弟子;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康熙朝仕至户科都给事中、奉天府丞。著述还有《雨水亭集》等。此书大抵系钞撮晋杜预、唐孔颖达、宋林尧叟三家,并参用元朱申《春秋左传句解》之说而成,较少自己的创见;其所征引,也未注明出自何书。有康熙间刊本。
三十五卷。清姜希辙(?-1698)撰。希辙字二滨,号定庵,绍兴余姚(今属浙江)人,明代思想家刘宗周门下弟子;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清康熙朝仕至户科都给事中、奉天府丞。著述还有《雨水亭集》等。此书大抵系钞撮晋杜预、唐孔颖达、宋林尧叟三家,并参用元朱申《春秋左传句解》之说而成,较少自己的创见;其所征引,也未注明出自何书。有康熙间刊本。
三十二卷。清王士祯(生平详见《十种唐诗选》辞条)编。此集为汉至元代五、七言古体诗选集,凡三十二卷。前十七卷选汉至唐的五言古诗,后十五卷选先秦至元的七言古诗。王士祯认为五言古诗上接《诗经》,所以两汉之作
六十四卷。明朱东光(生卒年不详)编。东光,字元曦,浦城(今属福建省)人。隆庆进士。官分巡淮徐道。曾以老子在毫,庄子在濠梁,管子在颖,淮南子在寿春,皆为中都所辖之地,因此便和凤阳府知府张云登共同收集编辑
一卷。清范尔梅撰。此书亦是范氏的读书札记之一种。此书首论河洛,认为河洛四位之相合,与羲卦四象之相合,其数历历不爽,因而圣人因图书而作易;其次考订先天卦变,认为京氏之八卦分宫次序乃后天之卦变,因改定八宫
八卷。明叶向高(1559-1627)等修。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建福清人。万历进士,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天启时与魏忠贤等抗争,卒谥文忠。著有《说类》、《苍霞草》、《编扉奏草》。该书成于天启三年
元熊自得撰。自得字梦祥,原籍江西丰城(今属江西)。以荐为白鹿书院山长,后为大都路儒学提举、崇文监丞,工翰墨,博览群书,旁通音律。析津即后来的元大都,辽代为南京。辽圣宗时,以燕地天文分野居析木之津,遂定
九卷。清石韫玉撰。韫玉字琢堂,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乾隆庚戌进士,以第一名及第,官至按察使。该书以多识名录,盖取《论语》言诗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一语,书中兼及虫鱼,则从徐鼎名物图说例也。此书取材
十八卷。清侯绍瀛修,丁显纂。侯绍瀛,字东洲,清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举人,光绪十年就任睢宁知县,十五年调知沛县。好文学,善诗歌,著有《南游草》、《北游草》,曾于光绪十六年主修《沛县志》。丁显,字西圃,
一卷。无撰者姓名。此书记明末袁崇焕事迹。首为《明史》本传,以下为钱家修《白冤疏》,程本直《矶声记》、程更生《漩声记》,余大成《剖肝录》,遗文,《率性斋诗集》,末为清嘉庆间请从祀乡贤呈词奏稿。此书有道光
十一卷。清靳辅撰。靳辅(1633-1692),字紫垣。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中以官学生考授国史院编修。康熙初历内阁学士、安徽巡抚。康熙十六年(1677),选授河道总督,主持治黄河工程。在任十余年,河患大减
一卷。作者不详。此书旧本题吴沆著。本书实际并不是吴沆所自撰,是后人辑其论诗而成编。此书与一般以杂记文坛上的旧闻轶事为主的诗话著作不同,本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吴沆有关诗歌创作的心得和认识。还收录了吴沆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