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宜都县志

宜都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刘显功纂修。刘显功,字允公,汉军镶黄旗人,荫生,康熙三十四年(1695)官宜都知县。宜都县志创始于明成化间教谕赵友,续修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知县经世文,其书已久不传。刘显功莅位,得康熙初年知县叶代生搜罗旧乘钞本数页,借作准绳,重加厘订。《宜都县志》康熙三十六年(1697)刻本。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分舆图志、经制志、水利志、民卫志、风土志、封建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事变志、艺文志十二纲。此志自残篇断简中,补旧增新,以存典籍。此志提纲挈目,有条不紊,在清初方志中是较完善之作。惜此志将星野列舆图志内,以备精于天官者采择,然所列星文及诸家异同,皆古楚南郡荆州之地,府志已详载,不必宜都县志重述。又秩官志列宋知县姚涣,《宋史》列传载姚涣知峡州时,平反宜都冤狱一事,并非官宜都,此考核未详。所选艺文,仅学田、清江书院、虎脑背镇社学碑记三篇,山水记一篇,此外有关一县政教者,皆弃而不录,而诗章载近百首,并将李白、杜甫荆门虎牙等作置于之前,未免详略失宜。有咸丰九年(1859)刻本。② 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崔培元修,龚绍仁纂。龚绍仁,字九曾,湖北监利、人,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官户部主事。宜都县志自康熙三十六年(1697)刘显功纂修后,咸丰九年(1859)知县徐有年校仇重刊,此后一百六七十年无增修,典章文物缺而未备。崔培元、朱甘霖先后任知县,为此深忧,适湖北纂修通志,檄取邑乘,乃延龚绍仁秉笔纂修,告成。《宜都县志》同治六年(1867)刻本。共四卷,分地理志、营建志、政教志、人物志。方志学,自陆献清《康熙灵寿志》后,洪亮吉、章学诚等斟酌损益,体例大备。此志未仿效而独创一例,仅分四纲,以致每纲所统之目,简难御繁。如藩封一目,本为人物之一,不列于人物,而附地理志中沿革之后,未恰当。艺文只载著述,采汉唐艺文经籍志例,而列于人物志中也未当。旧志职官列蜀汉张飞至宋姚涣等十七人,皆郡守之职非宜都县令,此志概予删除,颇得史法。又分野之说,论者纷如,毅然去之,较有见地。另去旧志八景图,增十六铺图,不但全县了如指掌,也足供地理学者参考。

猜你喜欢

  • 古书疑义举例校录

    续补辨正《古书疑义举例》的作品,详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

  • 守默斋诗集

    一卷。清何应祺撰。生卒籍贯均未详。何应祺颇能作古文诗,笔不免平直。如《桂林杂感》:“摧我栋梁天喜乱,受他锋镝士何辜。”《诸将》:“事权果归一,或可待时清。”《咏史》:“国无强与弱,得人炽而昌。人无智与

  • 中州集

    十卷。附《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一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著有《续夷坚志

  • 医贯

    六卷。明赵献可(生卒年不详)撰。赵献可,字养葵,自号医巫闾子(一作“医无闾子”),鄞县(今属浙江省)人。学识渊博,尤擅易学而精医学。其医派出于薛己、张景岳,偏于温补,反对滥用寒苦攻伐,倡导肾水命火之说

  • 中江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杨霈修,李福源、范泰衡纂。杨霈,铁岭人,进士,曾任中江县知县。李福源,邑人,进士。范泰衡,隆昌人,举人。中江县志,始修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县令李维翰,再修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

  • 幽闲鼓吹

    一卷。唐张固撰。张固生卒年、籍贯、字号,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新唐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志》、《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子部小说家类。该书末有明顾元庆跋,称

  • 吴中故实记

    一卷。续记一卷。补遗一卷。该书旧本题为杨循吉撰,但考核检对书中内容,与杨循吉《吴中往哲记》、黄鲁曾的《续吴中往哲记》、《续吴中往哲记补遗》一致,实为一书,仅删去“往哲”,改为“故实”而已。这是书商用旧

  • 古今评录

    四卷。明商维浚(生卒年不详)撰。商维浚,字初阳,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著有《商氏稗海》、《古今评录》等书,其它事迹不详。此书皆借古事立论,仍不出明季纤巧之习,虽间或也有考证,但多疏舛。如论以船量物

  • 说文字原韵表

    一卷。清胡重(生卒年不详)撰。胡重字鞠圃,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精于小学,尝校《干禄字书》及《惠氏校本说文》。是书用李焘《五音韵谱》始“东”终“甲”之韵,取五百四十部首而编之,无说解,无注释。其自序谓

  • 阳山诗集

    十卷。清陈炳(约1681年前后在世)撰。陈炳,字虎文,长洲(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因居阳山裘巷里,又自号阳山。少时即以“松顶红裙拖绿上,山间白鸟破青飞”之句知名于时,这两句并非诗家上乘,但却广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