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算笔谈

学算笔谈

十二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学算笔谈》是华蘅芳对数学诸方面的一部介绍评论性著作,也是一部通俗浅近的教科书。前六卷于1882年完成,后又续成六卷,共得十二卷。《学算笔谈》卷一到卷五论算术,卷六、卷七谈天元术,卷八、卷九论代数,卷十、卷十一为微积分初步,卷十二杂论。其序及卷一“总论算法之理”、卷十二杂论集中反映了华蘅芳对数学的看法及其数学教育的主张。他在自序中主张:“演为算式以习其数,设为问答以穷其趣;法由浅而入深,语虽繁而易晓。”在卷五中他又提出要推陈出新,厚今薄古,吸收外来文化的主张:“算学之事,则宜去故生新。不存先入之见,亦不存中西之见”,“数理渊深,不可限量,其中妙义,任人探索,终无穷尽之时,不可谓此理之外更无他理,此法之外更无他法。”卷五中还提出了“观书之法”。对于数学的重要性,他在序中给予了充分的论证,“算之切于日用,斯须不可离者也。”在卷一中,华蘅芳阐述了数学理论与具体计算方法的关系,“一切算法其初皆从算理而出,唯既得其法,则其理即寓于法之中,可以从法以得理,亦可舍理以用法,苟其法不误,则其理亦必不误也。”华蘅芳对数学的认识和在《学算笔谈》中提出的数学教育主张,至今仍有参考价值。《学算笔谈》的版本有1882年《行素轩算稿》本;1885年华氏刊本及1893年重刻本,均藏北京图书馆;1896年上海文瑞楼石印本;1897年陕西味经刊书处刊本;《中西算学汇通本》等多种。

猜你喜欢

  • 学易居笔录

    一卷。元俞镇(生卒年不详)撰。俞镇字伯贞,崇德(今浙江桐乡)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为作者阅读经史百家之书,随笔记录之文。全书分条记录,共四十九条。主要杂取经史成语及古人格言。重视儒家学说,颇斥佛学和道

  • 金匮翼

    八卷。清尤怡(详见《伤寒贯珠集》)撰。尤氏为补充《金匮心典》之不足,参照诸家之说,结合个人心得撰成此书。全书十八万四千字。卷一为中风、湿症、瘟疫;卷二为痰饮、饮食、血症;卷三为噎膈、虚劳、发热、恶寒、

  • 秋红丈室遗诗

    一卷。清金礼赢撰。生卒年未详。金礼赢字云门,号五云,一号昭明阁内史,山西山阴人。王良士之妻。早卒,时年仅三十六岁。金礼赢幼迷翰墨,和王良士结婚后,益以诗文书画相商榷,志趣高远,二人亦自负不凡。性喜山水

  • 子书百家

    见《百子全书》。

  • 读书说

    四卷。清胡承诺(1607-1681)撰。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今属湖北省)人。是书系其读书杂论,内容庞杂,共九十八条。清王履谦作序称此书论理精赅,叙事准确,引证史籍丰富,考据经义详尽,且每叙一事立

  • 南唐拾遗记

    一卷。清朝毛先舒撰。毛先舒(1620-1688),字椎黄,后来更名骙、字驰黄。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明诸生。又尝从刘宗周讲学。不求仕进,能诗文、精通音韵,为西冷十子之首。与毛奇龄、毛际可齐名,时人称

  • 孝经述

    ① 一卷。清贺长龄(详见《孝经辑注》)辑注。傅寿彤述。傅寿彤字青余,贵州贵筑(今贵州贵阳)人,官河南道员,系贺长龄门下士。是书章段依明代黄道周更定本。贺长龄巡抚贵州时得黄道周定本为之辑注,刊版行世。傅

  • 训俗遗规

    五卷。清陈宏谋(1696-1771)撰。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人。雍正进士,1724年致翰林院庶吉士,授检讨,1733年擢为云南布政使,任职达四年之久。1738年又授天津分巡河道兼河间知府,任

  • 诗法家数

    一卷。旧题元杨载(详见《杨仲宏集》)撰。是编论诗大多庸俗肤浅,例尤猥杂。如开卷即云:夫诗之为法,有其说焉,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云云。殆似略通字义之人,强作文语,已为可笑。隔

  • 姑苏杂咏

    二卷。明周希孟、周希夔同编。周希孟、周希夔二人字号、籍里及事迹均不详。是书上卷为高启原唱,下卷为其祖南老续作。高启诗凡古体一百三十六首。南老复因其题,各赋五言六韵。末又增叠韵吴宫词一首,补遗四首,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