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经集注述疏

孝经集注述疏

一卷。答问 一卷。简朝亮(1851-1933)撰。简朝亮字季纪,号竹居,广东顺德人,经学家。著述有《朱先生讲学论》、《尚书集注述疏》、《论语集注补正述疏》等十余种。此书首有自序,言《孝经答问》系授徒开说孝经,答诸生问、辩旧说而成。《孝经集注述疏》则是朝亮完成《论语述》后“因思孝经为诸经之导,由是考之古义,酌于今时,以成此书”。此书所集之注为唐明皇御注,所述之疏则为邢昺疏。该书对义蕴典制逐一诠释,对邢疏增删御注之处,训辨其得失,众注之得失也时有所及。其他如存疑正误,补阮元校记之遗;摘字定音,依陆德明《经典释文》之例。《孝经答问》诸条颇多精粹,反复援证,务必求得结论稳妥。如据“仲尼居,曾子侍”断孝经为曾子门人所记;谓“生民”为生人,统贵贱尊卑而言。凡此皆发挥淋漓尽致,无一漏义。该书无刊年月,版本不详。

猜你喜欢

  • 濯缨亭笔记

    十卷。明戴冠(详见《礼记集说辨疑》条)撰。此书为戴冠杂记见闻之作,书末附载辨物、字义。初名《随笔类记》,后由都穆改题《濯缨亭笔记》,因戴冠自号濯缨而得。书首有嘉靖二十六年(1547)陆粲作的序,后有华

  • 南宋馆阁录

    十卷。陈骙(1128-1203)撰。陈骙,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字叔进。绍兴二十四年(1132)进士第一。累迁至秘书监。孝宗淳熙五年(1178)试中书舍人兼侍讲、同修国史。光宗时试吏部侍郎。宁宗时

  • 戴简恪公遗集

    八卷。清戴敦元(1768-1834)撰。戴敦元,字士旋,号金溪,谥简恪,浙江开化人。乾隆年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平生喜欢读书,专工注疏,著有诗集及《戴简恪公遗集》。该集是其门人吴钟骏前后连缀,胡次瑶编

  • 明懿安皇后外传

    一卷。清纪昀(1724-1805)撰。昀字晓岚,乾隆间进士,累迁侍读学士,汪《四库全书》总纂,卒谥文达。该书据龚鼎孳撰《懿安皇后事略》稍加修正而成,前有自序。现存《帩帆楼丛书》本。

  • 金石萃编补正

    四卷。清方履篯撰。方履篯(1790-1831),字彦闻,河北大兴(今北京市)人。嘉庆二十二年(1817)举人。官至福建闽县知县。所著书有:《富蘅斋碑目》六卷、《河内县志》二十卷、《武陟县志》二十卷、《

  • 吴仁杰离骚草木疏辨证

    四卷。清祝德麟(1742-1798)撰。祝德麟,字趾堂,号芷塘,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十三岁补诸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湖广道御史等职。乾隆五十五年(1790)乞归,

  • 默堂集

    二十二卷。宋陈渊(?-1145)撰。陈渊,字知默,初名渐,字几叟,南剑沙县(今福建沙县)人。陈侁之侄孙。绍兴五年(1135),廖刚等荐充枢密院编修官。七年,诏举直言能谏之士。因胡安国荐之,改官赐进士出

  • 旧唐书

    二百卷,刘昫等撰。刘昫,算不上是什么史学家,只因其在书成前一年作为监修宰相对全书定稿起过直接作用,书成后又领衔上奏,故题名“刘昫等撰”,沿袭至今。《旧唐书》的纂修,先后换过三任监修宰相。首任赵莹(88

  • 说文楬原

    二卷。清张行孚撰。参见《说文发疑》。楬原犹言本原,指《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是书取五百四十部首以真书书之,并以楷体笔画多少编次,书篆文于其下,略有说解与注释。所引许书原文及各书均注明出处,所列字头皆标明

  • 杂剧十段锦

    十卷。明无名氏选辑。此书收录了明人杂剧十种,以“天干”为目,分为十集,每集收一剧。书中所收《关云长义勇辞金》、《李亚仙花酒曲江池》、《蟠桃会八仙庆寿》、《赵贞姬死后团圆》、《黑旋风仗义疏财》、《清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