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书

字书

不著撰人名氏。按,《隋书·经籍志》列字书之目凡三:一曰《古今字书》十卷,二曰《字书》三卷,三曰《字书》十卷,均未言何时何人所撰,原书早已亡佚,无从可考。惟于群籍所引尚可略见端倪,但三者亦无法区分,清与近代学者只能一并辑其佚文。① 一卷。清黄奭(其生平不详)辑。黄奭字恩抡,甘泉(今江苏扬州)人。其所辑引《字书》的群籍有《颜氏家训》、《经典释文》、李善《文选注》、《五经文字》、《毛诗名物抄》、《汉书音义》、《广韵》、《集韵》等。考《颜氏家训》引《字书》“即旄邱之旄也”,知《字书》当为六朝间的人所作。从群籍所引诸条来看,如“玑,小珠也”、“俎,肉几也”,“盼,美目也,目黑白分也”等等,其训诂最精,实乃六朝字书之善者,非《字统》可比。是书今有《汉学堂丛书》本,《黄氏逸书考》本。② 二卷。近代龙璋(其生平未详)辑。龙璋攸县(今属湖南)人。其所辑引《字书》的群籍有梁顾野王《玉篇》、皇侃《论语疏》,隋萧该《汉书音义》,虞世南《北堂书抄》、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李善《文选注》,殷敬顺《列子释文》、僧慧琳《一切经音义》、司马贞《史记索隐》、张参《五经文字》、宋李昉《太平御览》、孙奭《孟子音义》、陈彭年《广韵》、乐史《太平寰宇记》、辽僧行均《龙龛手鉴》、希麟《一切经音义续》、金韩道昭改并《五音类聚》、《四声篇海》、元胡三省《通鉴注》等。依《说文》部首编次而成,虽未能尽复旧观,然皆足以资钻仰。是书有龙氏排印本,即《小学搜佚》(上编)本。

猜你喜欢

  • 易经衷论

    二卷。清张英(1637-1708)撰。张英字敦复,号乐圃,谥文端。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历官翰林院学士,礼部、兵部侍郎,礼部、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深得康熙器重,始设

  • 中州集

    十卷。附《乐府》一卷。金元好问(1190一1257)编。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山人。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鸿词科,授儒林郎、官国史院编修等,金亡后不仕。著有《续夷坚志

  • 妙法莲华经义疏

    十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义疏》与《法华经玄论》,均为吉藏投足天台智者大师以前,即开皇十五年(595)前的作品。反映了吉藏当时对《法华经》的理解程度和认识水

  • 野处集

    四卷。元邵亨贞(1309-1401)撰。亨贞字复孺。先世为淳安(今属浙江)人。后其祖占籍华亭,遂为华亭。此集出自上海陆深家。深孙郯授汪稷而刊行,并所著《蛾述诗选》、《蛾述词选》为十六卷。今诗词二选世已

  • 周易观澜

    无卷数。清乔大凯撰。乔大凯字颐庵,济宁州(今属山东)人。乾隆十八年(1753)举人。此书每彖爻之下都先列《本义》、程《传》,次列诸儒旧说,而以己意加以折衷。其所采掇,不出习见之书。间有自出新义的,如说

  • 严乐园诗集

    六卷。清严如煜(?-1862)撰。此集六卷。卷一为汉南集。卷二为汉南感旧集。卷三为咏史集。卷四五六为苏亭集。严如煜有经世之略,在山西做官,为政清廉造福于民。吟诗赋词虽为业余爱好,然而集中从军悯农词及其

  • 中国音韵学史

    上下册、九章。张世禄著。是书从整个文化发展角度,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叙述阐发了音韵学产生发展的历史。从古代文字的表音方法,周、汉间的声训和直音注音法一直到近代“国音字母”的产生;从《切韵》到《广韵》、《

  • 困学纂言

    六卷。明李栻(生卒年不详)撰。李栻,字孟敬,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此书是明隆庆四年(1570年)李栻为肥乡知县时所刊。共六卷,分十二门,即:曰

  • 丁吏部文选

    八卷。明丁奉(约1523年前后在世)撰。丁奉,字献之,号南湖,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著有《南湖留稿》、《南湖逸稿》。是集由宣城梅守箕合二稿选

  • 周易新讲义

    十卷。宋龚原撰。龚原字深甫,又字深之,原进士高第,官至兵工二部侍郎,曾为王安石门人。《宋史》有传,详参。此书久佚,日本有活字本,杨守敬刊入《佚存丛书》中。邹浩为原书作序,称自熙宁以来凡学《易》者靡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