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孔子三朝记

孔子三朝记

①一卷。清马国翰辑。案:刘向《别录》,“孔子见鲁哀公问政,比三朝,退而为此记,并入《大戴礼》”;《汉书·艺文志》载《论语》十二家,《孔子三朝记》七篇,注:师古曰:“今《大戴礼》有其一篇,盖孔子对鲁公语也,三朝见公,故曰三朝”;《三国志·蜀书》秦宓曰:“昔孔子三见哀公,言成七卷”,裴松之注:“案《中经簿》有《孔子三朝记》八卷,一卷目录,余者所谓七篇”;《史记·五帝本纪》、《汉书·高帝纪》,臣瓒引《三朝记》,《汉武纪》元光元年注,亦引之;《尔雅》疏、《谷梁传》疏、《文选》注俱引之,所谓《三朝记》,皆此书。《别录》既明言此书并入《大戴礼》,则《大戴礼》中当全有七篇之文,而颜师古说今《大戴礼》有其一篇,如其正确,则其它六篇今《大戴记》中没有;然王应麟《困学纪闻》以为《大戴礼》之《千乘》、《四代》、《虞戴德》、《诰志》、《小辨》、《用兵》、《少闲》七篇,即为此书之文,其言与颜师古异,据《尔雅表》,臣瓒注《五帝本纪》、《高帝纪》所引之文在《用兵篇》、《汉武帝纪》注所引之文在《少闲篇》,则王应麟之说有征。故汪中等清儒均谓《大戴礼》卷九、卷十一两卷即是此书,原有单行本。马国翰亦因据以辑录,以复《汉书·艺文志》之旧篇。至于王昶怀疑《哀公问》、《五议》、《小辨》、《用兵》、《少闲》五篇皆为公问答语,而即此书中五篇,汪照亦谓《礼三本》篇亦在此书中,无确凿证据,马国翰未据而辑之。是书有玉函山房辑本。②七卷。清洪颐煊(详见《礼经宫室答问》条)撰。书首有自序,略言:“孔子抱拨乱之才,生衰周之际,周流四方,席不暇暖。迨襄公十一年自卫反鲁,三朝鲁君,反复陈词,其大悔归于戒淫色,慎取人,明天人之应,别君臣之分,而终动之以慕义,讽之以失政。惜乎终不能用,门弟子退录此记。汉兴藏在秘府(《汉书·艺文志》著《孔子三朝记》七篇),传其学者,则有戴德、刘向、刘歆、班固、许慎诸家;魏世《中经》,犹藏此本;逮及六朝,臣瓒、郭璞、裴松之,郦道元之徒,递相引证;至唐以后,篇籍始亡。今所传者,惟《大戴》所录,遗文讹舛微言断绝,注家自北周卢仆射以降,前贤罕闻绪论。颐煊幼习先踪,长佩庭训,博问通人,兼资往籍,董而理之,注成七卷,别作音义,校其同异,附于左方。尝闻《论语》者,圣门垂教之精言,此记实孔子因时之大政,方今国家欠道化成,人才日出,倘得颁立学官,悬以取士,使诵先圣之良谟,阐百王之心法,上下和同,君臣辑睦,协咸应之期,享久安之福,日其跂动之”。末题“嘉庆十六年(1811)六月二十五,书于京师上斜街寓斋”。序后依《大戴记》目次先后列篇目(是书卷一至卷七,即按篇目为次第),篇目后为考异(自杨简至孔广森本)和著录(自《汉书·艺文志》至杨士勋《谷梁》疏,驳《文选》赋注“孔子受业而有疑”数语为《弟子职》之误)。按《大戴礼》自清卢见曾,孔广森诸人后,研究者颇多,如王聘珍、汪照、王树楠等,皆有著述,而专为《三朝记》作注者,则推洪氏。洪氏是书颇有所得,如《千乘》篇“子曰不淫于色”下又有,“子曰”,汪照《注补》谓上下有脱文,否则衍文,是书则引杨简曰“良久而后言,故再书‘子曰”;又如《少闲》篇,“庶人仰视天文,俯视地理”,一节,注引“张昏中可以种谷”等释“仰视天文”,引“青州宜种麦”等释“俯视地理”,皆有据,至此篇末段言失政,似可与《论语》“陪臣执国命”一章相参。是书音义,参记各本,为其尤加注意研究工作。是书原刊于嘉庆十六年(1811),后有抄本。

猜你喜欢

  • 老子集解

    二卷。明薛蕙(生卒年不详)撰。薛蕙,字君采,亳州(今属安徽亳州)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0)进士,官至吏部考功司郎中。撰有《老子集解》二卷。此书编于嘉靖庚寅年(1530),其后屡次加以修改,成

  • 大拙堂集

    九卷。明杨载鸣(约1551前后在世)撰。杨载鸣,字虚卿,江西泰和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通政使。著有《大拙学集》。是集凡九卷。前六卷为杂文,次二卷为诗,末卷则为杂著。杨载鸣为明

  • 四王合传

    一卷。著者不详。该书记吴三佳、尚可喜诸藩事迹,惟书中所记有极不切实处,且脱误甚多。现有《荆驼逸史》本、《明季裨汇编》本、《扬州十日记》合刻本,而以前本讹字较少。

  • 兰叶笔存

    无卷数。明释以本(生卒年不详)撰。释以本,字以轩,别号亦已,又号师岳叟,苏州(今江苏苏州市)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据书中所载天启四年董其昌所记玉玺事,则可推断释以本当在董其昌之后。书中又称:先生每书竟,

  • 周禹川集

    五卷。明周大章(约1576年前后在世)撰。周大章,字章之,号禹川,江苏吴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一年(1552)进士。官至浙江瑞安(今温州)县知县。此编为《文艺集》二卷,皆所作杂文。《御倭武略》三卷

  • 小瀛洲社诗

    六卷。明钱孺谷、钟祖述同编。钱孺谷、钟祖述二人的字号生平均待考。嘉庆中襄阳府(今湖北襄阳等地)知府徐咸致仕归海盐(今浙江嘉兴),筑园城,名小瀛洲。招同邑布衣朱朴、思南府(今贵州思南等地)知府钱琦、福建

  • 汉铙歌发

    一卷。明董说(1620-1686)编。董说字若雨,号西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诸生。明亡,改姓林,名蹇,字远游,号南村,又名林胡子,自称槁木林。顺治十三年(1656)削发入灵岩寺为僧,法名南潜,又名

  • 淳安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刘世原本,李诗续修,陈中元、竺士彦续纂。李诗,光绪初年任淳安县知县。此志光绪十年(1884)刻本。卷一至卷四方舆志,目为分野、建置表、疆域、山川、乡都、风俗、学校、公署、防围、坊表、

  • 石泉山房集

    十卷。明郭汝霖(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郭汝霖,字时望,号一崖,江西永丰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南京太学寺卿。郭汝霖从邹守益、欧阳德诸人讲学。故其集中议论与罗汝芳一派相近。古诗颇似陈子

  • 御注孝经

    一卷。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1661,1644-1661在位)撰。清世祖,清太宗皇太极第九子。六岁即位,年号顺治。由叔父多尔衮摄政。顺治元年(1644)入关,镇压李自成农民军,定都北京。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