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平寰宇记

太平寰宇记

二百卷。乐史撰。乐史(930-1007),字子正,宋抚州宜黄(今属江西省)人。初为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历著作郎,知陵、黄、商等州,分司西京,改判留司御史台。著述颇为丰富,传世有《广卓异记》二十卷、《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等。“太平”,是指北宋太宗太平兴国这一年号。此时,北宋灭掉北汉,最终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版图大致确定。适应北宋统一的政治形势,乐史乃合舆图所隶,考寻始末,条分细缕,著成此书。乐史承继并发展了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编纂体例,分道、州军、县三级,以州军为单元,依次记叙州(军)沿革、领县多少、州境、四至八到、户数、风俗、人物、土产以及所领各县的建置原委、名胜古迹等。其中户口一项,以太平兴国与唐开元相比较。其山川、古迹、要塞等,均与《元和郡县图志》同。唯其风俗、人物两项,为《元和郡县图志》所无,是其新创。至此,地理之书体例详备、大定。李吉甫撰《元和郡县图志》时,陇右道已为吐蕃所占,但李吉甫仍以陇右道入其书。此时,幽云十六州尚为辽所占据,乐史亦效法李吉甫,将幽、云十六州著入《太平寰宇记》中。该书原为二百卷,至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只存一百九十三卷,中缺第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九等七卷。乾嘉时期,江西万氏及乐家祠堂刊行该书,又缺第四卷。光绪十八年(1892),杨守敬随黎庶昌出使日本,发现该书残本,内有第一百一十三至一百一十八卷,借得抄出,一百一十四卷缺后半。后黎庶昌刊行《古逸丛书》,又影印自日本所得《太平寰宇记残六卷》。合两种刊本,共得一百九十七卷多,仅缺第四卷、第一百一十九卷与第一百一十四卷后半。其后,又有陈兰森辑《太平寰宇记补阙》七卷,陈运溶辑《太平寰宇记拾遗》七卷与《太平寰宇记辨伪》六卷等。目前,尚缺一个较完备的整理本。

猜你喜欢

  • 众真记

    见《枕中书》。

  • 老子点勘

    三卷。清吴汝纶(详见《尚书故》)撰。古来研究《老子》的学者,或训诂释字,或注经解词,各有侧重;各家注本或依河上公本,或依王弼注本,或依其它注本,所依版本各不相同。吴汝纶撰《老子点勘》,大体依河上公注本

  • 空同子瞽说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

  • 学诗识小录

    十三卷。清包世荣(详见《毛诗礼征》)撰。世荣此书撰成于《毛诗礼征》之后,盖至道光三年(1823)始成书。该书未见刻本。道光、咸丰间只有传抄本。全书分训诂八卷,草木二卷,鸟兽一卷,虫鱼一卷,舆地一卷。其

  • 光绪会计表

    四卷。清刘岳云撰。刘岳云,江苏宝应人。光绪进士。官户部主事,江西司员外郎。是书为光绪中刘岳云任官户部时所作。书前有其自序和王文韶序。是书依据各该管所造之册,将部库出入及各省出入的数字列出总表,并附注出

  • 李元宾文编

    三卷。《外编》二卷。唐李观(766-794)撰。李观,字元宾,陇西(今属甘肃)人。李华之从子。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与韩愈、李绛、欧阳詹、王涯、冯宿等同榜,时称“龙虎榜”。九年(793)又登博学

  • 益都金石记

    四卷。清段松苓撰。段松苓,字赤亭,益都(今山东寿光县境)人。段松苓与朱文藻同以诸生专治金石之学见知于士林。阮元搜集和编撰《山左金石志》时,段松苓即担任编辑之事。益都古为山东青州府治,自汉代以来,世为北

  • 鬻子

    一卷。相传是西周时期鬻熊(生卒年不详)所作。据《汉书·艺文志》记载,《鬻子》有二十二篇,到南朝庾仲容和唐朝马总《意林》所著录的仅存六篇。现存今本《鬻子》为十四篇,是唐代逢行珪所注,内容“篇或错乱,文多

  • 房山山房丛书

    十种,十卷。清陈洙编。陈洙字杏用,号珠泉,浙江江浦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所收均为清代学者著述。其中《康熙朝品级考》一卷,记清代典章、职官制度;清万经《汉魏碑考》一卷、清蒋衡《拙存堂题跋》一卷,为金石目录

  • 东谷赘言

    二卷。明敖英(详见《慎言集训》条)撰。敖英在自序中说:“古者士大夫老而明农,日坐里门以训其乡之子弟。予往时奔走名途,窃有此志焉。及得请东归,已成勃窣翁矣。里门之役莫偿初志,乃闭关习静,以送残龄。门生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