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瓢偶笔

大瓢偶笔

八卷。清杨宾撰、杨霈编。杨宾(1650-1740),字可帅,号耕夫,别号大瓢,又号小铁,浙江山阴人,后就婚吴门遂籍苏州。善属文,精“汉书”、“杜诗”,少能书,工八法,塞外人称杨夫子。当时名重公卿如张英、徐元文、徐乾学、韩菼、姜西溟、何义门、方灵皋、汪武曹诸人皆与其友善。惜以逆党后,一生不得仕。所著有《塞外诗》三卷、《杂文》一卷、《大瓢偶笔》八卷、《铁函斋书跋》六卷、《家庭纪述》一卷、《金石源流》、《书要》、《柳边纪略》等多种。是书前有康熙四十七年(1708)大瓢自序,道光二十七年(1847)杨霈序。霈字慰农,辽宁铁岭人。书前所附校刊例言及大瓢所论碑帖纂列总目备览,为杨霈所撰。例言称:“是书原本,杂论碑帖,直书所见,随手抄缀,漫无次第,不过闲中录存,平日偶书之金石事,汇而成编。故自谓之曰偶笔。而其言精详核辨,自成一家。所谓传之久远,实足有功金石。”杨霈为之编次时代,汇列其人,间有失考或偶误者,更加按语为之辨正,又撰考载碑目一篇于卷首,使全书条理井然,颇便观览。该书凡八卷,卷一论夏周秦汉三国六朝碑帖。卷二论晋二王帖。卷三论唐人碑帖。卷四论唐名家碑帖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陆柬之、徐浩、孙虔礼、李邕、张旭、颜真卿、怀素、柳公权等。卷五论宋人碑帖,卷六论金元明人书(对赵孟頫、董其昌、文征明、祝允明等各有专论)。卷七论笔法,笔墨,论画。卷八偶笔识余。全书杂论碑帖种类甚繁,不仅考证多所发明,至其论列学书,指陈笔法,颇多独到语。其论学书二诀,亦具有特见。传本有清道光二十七(1847)年广东粮道署刊本、筠石山房刊本。

猜你喜欢

  • 周易示儿录

    三卷,清沈绍勋撰。此书是作者为其子写的周易教科书,故所论易学有关问题十分广泛。书分三篇。上篇十五章,论成卦之理,从宋人的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先天后天河洛之说到汉人的世应、归游、互卦之学皆有论述。中篇分十五

  • 孟子文说

    七卷。清康浚撰。是书首有黄靖本、岳震川序。又有康浚自序以及杂论、凡例。自序说:“说书不说道理,直说圣贤意之所之……得其意,则道理不说自在。”杂论中说,《孟子》七篇中,前数篇率论为政治国王天下以及出处大

  • 周易广义

    ①四卷,图一卷。明郑敷教撰。敷教字汝敬,江苏吴县人。崇祯三年(1630)举人。此编用注疏本,以程传、朱义为主,加以推广,阐发其说,故取名为“广义”。凡是诸儒之说与传、义相符的则采用,稍有不相符合的则去

  • 后汉书

    一百二十卷。范晔(398-446)、司马彪撰。范晔字蔚宗,南朝宋史学家,顺阳(今河南淅川县)人。他“少好学,博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律”(沈约《宋书·范晔传》)。是个学识渊博,有才华,有成就

  • 青溪暇笔

    三卷。明姚福(生卒年不详)撰。姚福,字世昌,自号守素道人,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此书杂记作者读书所得及杂录耳目见闻等。共三卷,其首卷所述明初轶事,多为正史所不载者,可补正史之不足,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 拿破仑本纪

    四卷。英国洛加德撰,闽县林纾、仁和魏易合译。本书述法国拿破仑(Napoleon 1.)一生事迹。译文颇雅驯,旧译拿破仑传以此本最善。现存有京师学务处官书局校印本。

  • 春秋经传朔闰表

    二卷。清姚文田(详见《学易讨原》)撰。文田精通历法,他不满意于前人对《春秋》经传中历法的研究,对杜预等人的说法多有批驳。他认为春秋时日官失职,历法久坏,前后参错,时有不同,杜预《春秋长历》移置闰月,强

  • 兼明书

    五卷。唐五代时邱光庭(生卒年不详)撰。邱光庭乌程(今浙江吴兴)人,曾官至太学博士,与著名诗人罗隐交往密切。据《宋史·艺文志》记载,《兼明书》共十二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作二卷。今本五卷,可能为后人

  • 诗传注疏

    三卷。谢枋得(1226-1289)撰。谢枋得字君直,号叠山。信州弋阳(今属江西)人。宋代文学家。宝祐四年(1256)与文天祥同科中进士,随后组织民兵抗元。宝祐五年任考官,因得罪贾似道而遭黜斥。后授江东

  • 榕城纪闻

    一卷。原题海外散人随笔。榕城,福建省福州市别称。此书杂记榕城一郡琐事,起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止于清康熙元年(1662)。兼及明清之际遗闻,于加派迁界等事。所述尤详,虽卷帙不多,也可资史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