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大学中庸集说启蒙

二卷。元景星(生卒年不详)撰。景星号讷庵,字德辉,以儒士保为杭州儒学训导,浙江余姚人。景星撰《四书集说启蒙》,门人蒋骥先刊其《大学》,钱时续刊其《中庸》,《论语》不存,《孟子》则残。景星自序中仍称《四书集说启蒙》,凡例中如《孟子章指》云云,亦兼言四书。景氏用力十年,去取诸说而为此书,立说并不苟同苟异,颇能自抒心得。四库底本只《大学》、《中庸》各一卷,《提要》云《论语》、《孟子》均佚,其实《孟子》尚有残卷,并未全佚。今北图藏明刻本《四书集说启蒙》八卷二册,《大学》、《中庸》各一卷,《孟子》存一至六卷,《滕文公下》以下佚。另有《通志堂经解》本行世,《大学》、《中庸》各一卷。

猜你喜欢

  • 黄帝阴符经集注

    见李筌等《阴符经解》。

  • 铁龛诗草初集

    一卷。《二集》一卷。清王永江(生卒年不详)撰。王永江字岷源,奉天金州(今属辽宁)人。诸生,官至奉天省长。是书大都感时愤世,托物见志之作,各体皆备,而五古尤胜。初集中《杂诗》七首,《咏怀》二十一首,七言

  • 河南集

    二十七卷。宋尹洙(1001-1047)撰。尹洙,北宋文学家。字师鲁,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天圣进士,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曾参与西北边防事。其性情外刚内和,博学有识度。本集二十七卷与《宋史·艺文志》所

  • 罗田王氏校印乡哲遗书

    六种,十卷。清王葆心(1864-1944)编。王葆心,字季芗,别号晦堂,湖北罗田人。光绪年间举人。历任礼学馆纂修、学部主事、礼部郎中等。民国时任北京图书馆总纂、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等职。著作有《古文辞通

  • 校正四书逸笺

    六卷。清程大中撰,曾钊校。钊字勉士,广东南海人。是书系应城程大中撰,四库已著录。称其援据详明,唯疵其束带诸条,尚多漏引,梦周公一语,所引又涉泛滥。是书通行本有三,一是于光华的增订杂录本,名《四书识遗》

  • 司勋文集

    八卷。明罗虞臣(生卒年不详)撰。罗虞臣,字熙载,广东顺德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官至吏部稽勋司主事。罗虞臣初任刑部主事,提牢时宽假张延龄,为大猾刘东山所讦。下狱拷掠,斥为民。既归庐山中,读书纂述

  • 明皇杂录

    二卷。别录一卷。唐郑处诲撰。生卒年不详。郑处诲字廷美,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人。郑处诲太和八年登进士第,累迁工部、刑部侍郎,出为浙东观察使、检校刑部尚书、宣武军节度使。该书成于大中九年,有处诲自序。《

  • 晓霞轩诗词

    不分卷。《焚余集》,一卷。清梁寿贤(?-1906)撰。梁寿贤,字少云,浙江山阴人,梁馥生之女,沈嗣鼎之妻。此书有民国八年(1919)排印本。书前有张锡銮、谈国桓、吴蒋、王兰芳、沈祖泽所作序言,张元奇、

  • 读四书大全说

    十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析理极精,认为《四书大全》所引朱子之说,有绝非出自朱子,而为门人所假托者;有的为朱子之说,而也不可从者;有意甚是,而说不详者。而诸儒之说,又互有是非,皆为剖辨

  • 通江县志

    十五卷,清锡檀修,李钟峨、陈瑞生纂。李钟峨字雪原,邑人,翰林院侍读。通江县建置沿革,荒渺难稽。史书谓通江县本壁州,而《一统志》则谓通江旧为万州,各有论据,历来难以辨明。清以前旧志皆佚失,难以查考。清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