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译楼丛书
三种,十卷。清李祖年编。李祖年,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历官山东文登、益都知县。丛书所刻为其乡贤遗著,共三种:第一种是清杨峒《律服考古录》二卷,认为律由礼出,违于礼则入于律,故参考古籍,写成此书,以考其正。第二种是清段松苓《山左碑目》四卷,为补阮元《山左金石志》而作。第三种是清徐士林《徐雨峰中丞勘语》四卷,为作者在江南安庆及福建汀漳为官时所作。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武进李氏刊本。
三种,十卷。清李祖年编。李祖年,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生卒年不详。历官山东文登、益都知县。丛书所刻为其乡贤遗著,共三种:第一种是清杨峒《律服考古录》二卷,认为律由礼出,违于礼则入于律,故参考古籍,写成此书,以考其正。第二种是清段松苓《山左碑目》四卷,为补阮元《山左金石志》而作。第三种是清徐士林《徐雨峰中丞勘语》四卷,为作者在江南安庆及福建汀漳为官时所作。有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武进李氏刊本。
二卷,旧本题刘善撰。刘善号龟斋,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在《江西通志》上载有刘善其人,但说他是临川(今江西临汝县)人,于洪武二十年(1387)考中举人。该书上卷起于夏帝,止于晋代;下卷自南北朝讫于明
二十卷。明高儒撰。高儒,字子醇,自号百川子,籍涿州(今河北涿县)。虽为武将,却素喜读书习文,亦好藏聚,与福建陈第(1541-1617)皆为名重一时的藏书大家,且在藏书质量上尤胜一筹。此目仿照宋晁公武《
七卷。元熊朋来(生卒年不详)撰。朋来字舆可,学者称天慵先生,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南宋度宗咸淳十年进士,仕元为福清县判官。除此书外,尚有《小学标注》、《天慵文集》等。此书亦称《熊先生经说》,包括《易
七卷。清曹庭栋(1699-1785)撰。曹庭栋,字楷人,号六圃,慈山居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贡生,种植花木、弹琴,赋诗、作画。性格旷达,喜贺铸诗。受北宋诗人影响,其诗境界不够开阔。本集分七稿,每稿
十二卷。明李材(约1575年前后在世)撰。李材,字孟诚,江西丰城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官累云南按察使等。著有《李见罗书》。官巡抚时,其毁参将署为书院,致激起兵变。后云南巡按御史
一卷。周巢子(生卒年不详)撰。有人认为随巢系姓氏,或曰随名巢。墨子弟子。据《汉书·艺文志》墨家类载:“《随巢子》六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云一卷。宋《崇文总目》未著录该书,可能亡于
四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余谊密修,徐乃昌纂。余谊密,民国二年(1913)知南陵县事。徐乃昌,字积余,邑人,著有《安徽通志稿金石古物考》、《南陵建置沿革表》等。南陵,汉春谷县地。宋淳熙间,有《春谷
八卷。明霍韬编。霍韬字渭先,始号兀厓,南海人,正德进士。世宗即位后,除职方主事。大礼仪起后,霍韬测知帝意,对毛澄等人大加批驳,因此累官礼部尚书。霍韬学博才高,先后多所建白,亦颇涉国家大计,著有《诗经解
一卷。无撰人姓氏。是书仅存《礼记·大题》一节,《曲礼曰》一条。《礼记·大题》下,首先引孔颖达《正义》,次录陆德明《音义》,次录《四库全书总目》按语,次录朱彬《礼记训篡》序,次录姚姬传《礼记说》。由此可
八卷。明周伯耕(生卒年不详)撰。周伯耕,字更生,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生平事迹不详。书名“虞精”,取虞人猎百禽之精之意。共八卷,书前有李维桢序,序中称原书正、续共百余篇,莆田知县郭如暗为之刻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