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图绘宝鉴

图绘宝鉴

五卷。附《图绘宝鉴续编》一卷。元夏文彦(生卒年不详)撰。夏文彦,字士良,号兰渚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居松江(今属上海市)。夏氏嗜古精于绘事,为杨维桢所称。据陶宗仪《辍耕录》曰,其家多藏古物,罕有其匹;自幼便朝夕玩索,心领神会,加以游于画艺,领悟颇深。是故鉴赏品藻,百不失一。因取《历代名画记》、《图画见闻志》、《画继》、《续画记》等为本,加以《宣和画谱》,六朝唐宋以来诸家画录,以及传记杂说百氏之书,潜心剔秘,网罗无遗,作是编《图绘宝鉴》。是书自轩辕迄元代,旁及外国,收录一千五百余人。卷一多沿袭前人之说,叙录六法、三品等赏鉴之事,以及画迹罕传于世的历代能画人姓名,而这些画家因画迹稀少多不见载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二录自六朝至唐及五代能画人小传,详者记述百字之多,略者片言只语,尽数其所擅长画科。卷三录北宋画家,上自皇帝、下及布衣画工,所收甚为广博。卷四录南宋画家。卷五录元代画家。以上二至五卷共收录一千二百余人。卷末附外国画家,有日本、高昌、夏、西蕃、高丽等五则。该书考核详细,用心良苦,其论画三品源于前代书家,又融会自己的深思精见。该书虽然搜罗广博,包括无遗,但每代画家的编录却不以时间年代为序,往往先后倒置,而难于检寻,是为体例不佳。《图绘宝鉴》所记,详于考证家数之源流,故传名者多,记画迹少。其《续编》一卷,为明钦天监副韩昂所撰。起于明代洪武,止于正德十四年(1368-1519),共一百五十余年,采辑一百余位画家。明清之际,坊间又将上述二书刻成《增补图绘宝鉴》八卷。《图绘宝鉴》是我国艺术史上一部重要的画史传著作。有明韩昂刊本、《津逮秘书》本、《增补图绘宝鉴》八卷本、“平津馆”有元刊本、“拜经楼”有元刊本、明天启中(约1624)卓尔昌刊本(改题《画髓玄诠》)、《四库全书》本。《续编》有《榕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

    六十卷。清黄以周(1828-1899)等撰。以周字元同,号儆季。浙江定海人。同治举人,历充教官,治经,精“三礼”。著有《礼书通故》、《经训比义》、《子思子辑解》、《古文世本》等。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 帝范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599-649)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649)。为诫子政论之作。《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仪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

  • 有福读书堂丛刻

    十七种,三十六卷。清吴引孙编。吴引孙字茨甫,仪征(今江苏仪征)人。生卒年不详。清代藏书家。据其自序云:“余不敏,不敢谓祸福感应,非神道设教之征权,亦不敢谓小学格言,非圣贤成德之先路。爰不揣迂陋,于藏书

  • 刘子

    十卷。又名《新论》、《刘子新论》、《流子》、《德言》等。关于此书的作者,历代众说纷纭,迄今尚无定论。有的认为是梁东莞(属今山东沂水)刘勰撰;有的说是北齐阜城(属今河北冀州)刘昼撰。也有人主张作者是汉刘

  • 补读书斋遗稿

    十卷。《年谱》一卷。清沈维鐈(约1777-1849)撰。沈维鐈,字子彝,一字鼎甫,号梦酴,浙江嘉兴人。嘉庆进士,五任学政,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工部左侍郎。少时曾受学于鸳湖

  • 东源读史录

    无卷数,明田维祜撰。维祜字裕夫,号东源居士,萧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南)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官至肇庆府知府。该书在收集史事及前人史评的基础上,逐一抒发自己的意见。在书后自跋中,作者谓于正德

  • 金吾事例

    十一卷,清定郡王载铨撰。载铨(?-1854),清定端亲王奕绍第一子,道光十六年(1836)承袭定郡王,咸丰三年(1853)予亲王衔。本书是他于咸丰元年五月署理步军统领时所辑。当时,载铨以步军统领衙门档

  • 师郑堂经说

    三卷。孙雄撰。孙雄有《读经救国论》六卷,详见《读经救国论》条。《师郑堂经说》篇首录俞樾手札,次为自叙。孙雄少时即治经学,持书诵习于清代经学家俞曲园(樾)、黄元同(以周)的门下。此书编辑的都是年轻时所作

  • 春秋正旨

    一卷。高拱(1512-1578)撰。高拱字肃卿,新郑(今属河南)人,明代政治家。嘉靖进士,累官文渊阁大学士。徐阶引入内阁,负气专横,为舆论所迫,乞归。隆庆时复入阁,官至中极殿大学士,内阁首辅,益专横。

  • 今文尚书说

    三卷。清陆奎勋(详见《陆堂易学》)撰。《今文尚书说》一书只解说伏生所传今文《尚书》二十八篇,而置古文《尚书》于不顾。与元代吴澄《书纂言》体例相同。其书大旨在于订正蔡沈集传之阙失,多于字句之间加以推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