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四书私解

四书私解

一卷。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字柴舟,广东曲江人。清初民间学者,著有《二十七松堂文集》十六卷。是书不依传注,自出新解。如“先行其言”章,注云:“行之于未言之先,言之于既行之后,则而后从之”。原注将“从”字解作“言”字,或在“从”字下添“而言”二字,解作“而后从而言之”。廖燕则认为“从”字当作“遵从、服从”看,谓能先行其言,而后天下遵服他为君子,与“天下归仁”意相同。“君子无所争”章,诸说均讲作“无争不争”。廖燕则谓如此则“所”字无着落,况且末句明说其“争也君子”,则病不在“争”,而在“所”字。所即私心,也是小人偷心躲罪之尽头处,故君子无之。“观过斯知仁矣”句,廖燕谓《鲁论》仁与人多通用,此章仁字也如此,“观过之有心无心,斯知其为君子小人。“达巷党人”章,谓党人开口便称“大哉孔子”,与孔子称“大哉尧之为君”无异,下句“博学而无所成名”七字,正是极赞其大处。不依注云“盖美其学之博,而惜其不能成一艺之名”。廖燕诸解均有妙义,但有时也有过于纤新者,有见于先儒之说,不知而袭用的;也有极简陋的。该书载于《二十七松堂文集》中,为乾隆间刊本。

猜你喜欢

  • 元史纪事本末

    二十七篇。明陈邦瞻(?-1623)撰。邦瞻字德远,高安(今属江西)人。万历进士。历福建按察使,福建、河南布政使,累官兵部右侍郎,总督两广军务。此书成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是他继《宋史纪事本末》

  • 易学

    ① 十二卷。明沈一贯(1531-1615)撰。沈氏字肩吾,又字蛟门,号龙江,浙江鄞县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吏部尚书。该书为说多折中去取于程颐《易传》和苏轼《东坡易传》。该书扫除先天之说,只

  • 百可亭摘稿

    九卷。明庞尚鹏(?-1580)撰。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副都御史、巡抚福建。天启初,追谥惠敏。事迹俱载《明史》本传。是集有奏疏四卷,杂文三卷,诗二卷(分三编)。

  • 琴志楼词

    六卷。清易顺鼎(1858-1920)撰。易顺鼎生平事迹见《丁戊之间行卷》。本书共六卷,有《湘弦词》一卷、《丁戊之间》一卷、《摩围阁词》二卷、《楚颂亭词》一卷、《棐台梦语》一卷。《湘弦词》为同治十二年(

  • 佐治刍言

    三卷。不著撰人。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口译,应祖锡笔述。《佐治刍言》为经济学普及读物。全书三卷,卷一概论家国政教各方面;卷二卷三论富国策(即经济学)。这是一本通俗读物,译文浅显易懂,辞足达意,成

  • 元诗选癸集

    十卷。清顾嗣立(1669-1722)选辑,门人席守朴订补,席世臣辑刊。席世臣,生卒年不详,为顾氏门人席守朴之子,约嘉庆时人,籍隶江苏。其他无闻。顾嗣立曾在清康熙年间编成元代诗歌总集《元诗选》。其集分为

  • 香草词

    ① 二卷。《洞箫词》一卷。《碧云盦词》二卷。清宋翔凤(生卒年未详)撰。宋翔凤著有《大学古义说》。此为所撰之词集。《香草词》序于道光元年(1821)。《洞箫词》跋于道光九年(1829)。唯《碧云盦词》无

  •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三编

    (民国十九年拓本)吴宝炜编次。宝炜字宜常,河南潢川人。著有《魏三体石经录》等。此书集拓残字四卷,是继马衡《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而作的。集一百七十八石。其中《周易》九石三十一字;《尚书》十二石三十

  • 说纬

    一卷。王崧撰。王崧(1752-1837)字乐山。云南浪穹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山西武乡县知县,曾主讲于晋阳书院。阮元总督云贵时,聘请王崧主修《云南通志》。另有《滇南志略》。《说纬》一书所收考

  • 春秋经异

    十二卷。清张漪(详见《诗传题辞故》)撰。该书撰成于嘉庆初年,按《春秋》十二公次序,每公各为一卷。卷首附录何休、范宁、杜预、胡安国等家序,卷尾附录补遗、勘误。该书大体上在于校订《左传》、《公羊传》及《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