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画品录

古画品录

一卷,又称《古今画品》。南朝齐之谢赫(?-532)撰。姚最《续画品录》称谢赫工画人物,“不俟对看”,只需“一览”,便归室操笔,却能“目想毫发,皆无遗失”,在当时很被推崇和仿效。谢赫有《安期先生图》、《晋明帝步辇图》流传于世。《古画品录》首先指出绘画具有“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社会功用;其次具体而细致地阐述了绘画“六法”的详细内容,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这也是谢氏品画的基本准则,且对后世产生过深远影响。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誉之为“六法精论,万古不移”,一直为历代画家、批评家、鉴赏家所遵循。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古画品录》在此原则指导下,对自三国之吴至南朝之齐期间二十七位画家有详尽品评。谢氏在《古画品录》中分二十七位画家为六品,论其优劣。其中第一品共五人,推陆探微为首,曹不兴、卫协等紧随其后;第二品有三人,顾骏之、陆绥、袁茜不分上下;第三品共九人,其中包括顾恺之;第四品亦五人,第五品三人,第六品二人。《古画品录》因断代短暂,年代较近,而缺乏历史性的宏观审视,故品评之优劣难以服众,以至后代画评大家多有微词。如南朝陈之姚最就认为谢氏所评多失其实,尤其是将陆探微列为第一品,而将蜚声画坛的顾恺之列入第三品,屡被后人议起。但是,谢赫品评绘画的“六法”之说却因其精深的艺术概括性而一直被后人所共重,独呈异彩,故《古画品录》在绘画史上仍占有重要地位。《古画品录》有明刊本、《津逮秘书》本、王世贞《画苑》本、《说郛》本、《砚北偶钞》本、《百川学海》本、《美术丛书》本、《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大金国志

    四十卷。旧本题南宋宇文懋昭撰。内纪二十六卷,开国功臣传一卷,文学翰苑传二卷,杂录三卷,杂载制度七卷,许亢宗奉使行程录一卷。前有进书表,末署端平元年(1234)正月十五日,“而金已即在是月十日,相距仅五

  • 纪事约言

    二卷,清夏勤墉撰。夏勤墉,字阳孟,江阴(今属江苏)人,县学生员。《纪事约言》一书是其取袁枢、陈邦瞻的《纪事本末》,自春秋后迄宋代,按其年代顺序将历史事件逐条编排而成,其中也有他的一些论断。此书将治河与

  • 春秋通义

    一卷。撰人不详 此书体例为分条论述,按年代先后排次《春秋》大事。篇幅虽小,持论却较平允。如庄公七年“虽陨如雨”一条。《公羊》解释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复’,君子修之曰‘星陨如雨’。”又以

  • 蒋说

    二卷。清蒋超(详见《峨嵋山志》)撰。作者以自己的姓氏来命名所著之说。本书分门别类杂记作者的耳闻目见,亲身经历,并附认自己的看法,并并就某些问题发表议论。内容阐述鬼怪佛学,认为儒童菩萨合而化生儒家鼻祖孔

  • 梦观集

    ① 六卷。元释大圭撰。大圭字恒白,姓廖氏。晋江(今属福建)人。至此间,居泉州紫云寺。其集本二十四卷:梦法一卷,梦揭一卷,梦事一卷,诗六卷,文十五卷。后世以其梦法、梦偈、梦事皆宗门语录,杂文亦多青词疏引

  • 风俗通义佚文

    一卷。也称《补辑风俗通义佚文》。清顾櫰三辑。顾櫰三生平事迹详见《补后汉书艺文志》。东汉应劭撰《风俗通义》三十一卷(一说三十二卷、三十卷),今本仅存十卷,亡佚严重。钱大昕、卢文弨等辑有《逸文》,顾櫰三亦

  • 六书长笺

    七卷。明赵宦光撰。参见《说文长笺》。此书与《说文长笺》合刻,本为一书。以许氏叙内释六书之义者分为前六卷之首,以下备列班固、卫恒、贾公彦、徐锴、张有、郑樵、戴侗、杨桓、刘秦、余谦、周伯琦、赵古则、王应电

  • 广东蚕桑谱

    二卷。清陈启源(约1825-约1905)撰。陈启源,字芷馨,南海(今广东南海县)人。曾游历南洋各地经商,回国后创办中国首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广东蚕桑谱》主要介绍广东一带的养蚕

  • 读书漫笔

    十八卷。明方澜编撰。澜为福建莆田人,正德丁丑(1517年)进士,官至礼部郎中,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该书摘录自《汉书》至《唐书》等各家正史中有关字句,兼有训诂、评论等内容。《四库全书总目》载有清两淮马裕

  • 梁京寺纪

    一卷。不著撰人。此记无著述时间。此记升元寺条中,记载李玉时期升元阁仍存在,此梁朝文物,故推断此记为宋代初年手笔。是篇记梁代诸寺院,文笔雅洁。唐代释清澈著《金陵寺塔记》30卷,收入《唐书·艺文志》中,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