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棠书屋丛书

古棠书屋丛书

十八种,一百五十七卷。清孙錤、孙澍编辑。孙錤字野史,自号独学生,又号岷阳大布衣,蜀郫县(今属四川成都市)人。嘉庆时为国学生,但不事举业,与其弟孙澍构古棠书屋,闭门联榻,扬榷古今,不问外事。其为文力求奇崎,著有《蜀破镜》、《瘦石文钞》、《瘦石诗集》等。《古棠书屋丛书》为孙錤、孙澍兄弟共同辑刊,汇辑蜀贤著述及其兄弟所为诸书,共十八种,分经史子集四部。经部收宋司马光撰《增补太玄集注》一种;史部收清郭善邻辑评清孙澍赘论《商邱史记》、清孙澍孙錤辑《杜主开明前志·岷阳古帝墓祠后志》、清孙錤撰《蜀破镜》、清孙澍辑《国朝古文选》等四种;子部收清简绍芳撰《杨文宪公(慎》年谱》、清佚名辑《学宫礼器图》等二种;集部收宋司马光撰《司马温公诗集》、清何金堂撰《何竹有诗集》、清岳钟琪撰《岳容斋诗集》、清许儒龙撰《许水南诗集》、清费锡璜撰《掣鲸堂诗选》、清李调元撰《童山诗选》、清孙冯撰《小方壶试律诗》、清孙澍撰《孙春皋诗文钞》、元虞集撰《虞文靖公道园全集》、明费经虞辑费密李调元续辑《蜀诗》、清孙錤撰《瘦石文钞》等十一种。其中《蜀诗》录入蜀诗人二百六十四家、选诗一千一百七十六首,对蜀中文献罗网颇备;《蜀破镜》记张献忠屠蜀之事,颇有价值。总的看,丛书保存了大量蜀中著述,颇可珍贵。但采辑前人之书无甚发明,断制无序,刊刻不精,是其明显短处。通行本为清道光中鹅溪孙氏刊本。

猜你喜欢

  • 驳春秋名字解诂

    一卷。清胡元玉撰。元玉字子瑞,湘潭(今湖南湘潭)人。通小学,著有《璧沼集》、《郑许字义异同评》、《汉音钩沈》、《雅学考》、《授经簃集》、《研经书院课集》、《东山书院课集》等。《驳春秋名字解诂》一书是对

  • 王文庄凝斋集

    九卷。《别集》二卷。明王鸿儒(?-1519)撰。王鸿儒,字懋学,南阳(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少颖悟,读书过目不忘。为府史佐书,郡守见而奇之,使为弟子员,教以经术,蔚为大儒。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

  • 去伐论

    一卷。汉王粲(177-217)撰。清马国翰辑。王粲字仲宣,高平人。博物多识,间无不知。蔡邕奇其才略。避乱荆州依刘表,后仕魏,累官侍中。《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皆列为儒家。梁有《去伐论集》三卷

  • 仪礼礼服通释

    六卷。清凌曙(1775-1829)撰。凌曙字晓楼,一字子升,江苏江都(今江苏省中部)人。监生,博览载籍,兼工文词,治经传不为俗学。初为香作佣役,后师事沈钦韩、刘逢禄等,旋充塾师,后入京为阮元校辑《经郛

  • 群经义证

    八卷。清武亿(详见《经读考异》)撰。本书包括《论语》一卷、《孟子》一卷、《诗》一卷、《书》一卷、《春秋左氏传》三卷、《公》、《穀》一卷。王先谦《经解续编》本把《书》排为第一,把《论语》、《孟子》列在《

  • 仓颉篇校证

    共四卷,《仓颉篇校正》三卷,《补遗》一卷。清梁章钜(1775-1849)撰。章钜字闳中,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著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

  • 苏愚山洞续集

    三十卷。明李应策(约1597年前后在世)撰。朱应策,字成可,号苍门。陕西蒲城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任邱知县。以两遭居忧历成都安阳,举卓异。徵授刑部给事,历太常少卿左通政。后归隐

  • 读书堂集

    四十六卷。清赵士麟(1629-1699)撰。赵士麟,字麟伯,号玉峰,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康熙三年(1664)进士,由平远推官补容城知县,累擢浙江巡抚,有政声,官至吏部侍郎,生平致力于宋朝理学濂洛关闽

  • 小儿药证真诀

    见《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 毛襄懋奏议

    二十卷。毛伯温撰。毛伯温,明代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字汝万,正德戊辰(1508)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山西、顺天,晋工部尚书,改兵部尚书,天启(1621-1627)初,追谥襄懋。《毛襄懋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