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南华内篇讲录

古今南华内篇讲录

十卷。题林屋洞藏书,不署撰者名氏,也不著时代。此书卷一,题为《南华旨要》,是言注《庄子》的大概旨意。于其第五节说:洞庭今日首提虚用,其言何证,亦惟得宗印于云庄先师。卷二以《庄子·寓言》一篇升冠于诸篇之首,前有小序,称洞庭山缥缈峰林屋洞天梦蝶易师从蕙溪老农学易于天都峰,尝会门人弟子,详说“南华反约旨要”,弟子三林辈因此记录师语,著为成书。而《南华旨要》中又有庄子至今二千年之语,学者以历法推算,认为此书是明末清初人所为。卷三为《逍遥游》,卷四为《齐物论》、卷五为《养生主》、卷六为《人间世》、卷七为《德充符》、卷八为《大宗师》、卷九为《应帝王》、卷十为《天下》。此书以《寓言》为前序,以《天下》为后序,使内七篇次序先后不同。其说以郭象注为今本,以向秀注为古本。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常引向秀注,而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称亡佚,宋以来各家书目都不著录,不知此书作者何以见到向秀注本。而且古人也没有一书两序的,有序的都放在书末,如《吕氏春秋》,其序在十二记末。《史记》自序、《汉书》序传、扬雄《太玄》、《法言》、王符《潜夫论》、袁康《越绝书》以至刘勰的《文心雕龙》等书序,也都在书末。此书以前序后序指为古本,是用后世之例推测三代,可知是依托无疑。据《唐书·艺文志》所载,唐天宝元年尊《庄子》为《南华真经》。而此书作者却说“加之南华之名,吾兹未之闻焉。意者郭子(郭象)欤?向子(向秀)欤?其在后之人欤?吾无闻焉”。据此可知,其书纰缪甚多,不足为据。所以其书流传不广,影响不深。今少有传本。清《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猜你喜欢

  • 周易辑说存正

    十二卷。附《易说通旨略》一卷。清杨方达撰。此书共有经二篇,传十篇。一概依《本义》之旧。大旨也多主《本义》,只有卦变之说主程而不主朱。其体例以为一定要使正义先明而后以旁义参之,宾主秩然,则象理各得。所以

  • 庚桑子

    见《亢仓子》。

  • 礼器图

    十七卷。清吴之英(?-1918)撰述。之英字伯朅。四川名山(今四川省中部)人。由贡生朝考二等,改选灌县训导,后历主成都尊经、锦江两书院讲席。至二十余年,之英为王壬秋入门弟子。同光间,王掌教尊经书院时,

  • 俗说

    三卷。南朝梁沈约(详见《韵经五卷》)撰。此书为《世说新语》类小说集,当时以此名书的有两种。《隋书·经籍志》子部杂家类:“《俗说》三卷,沈约撰,梁五卷。”又小说家类《世说》刘孝标注下附注:“梁有《俗说》

  • 叠雅

    十三卷。清史梦兰撰。史梦兰(1813-1898)字香崖,号砚农,别号竹素园丁。乐亭(今河北乐亭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年)举人,选山东朝城知县,因母老不赴。后曾国藩招聘主讲莲池书院、李鸿章招修《畿

  • 群忠录

    二卷。明唐龙(1477~1545)撰。唐龙,字虞佐,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有德名,著有《易经大旨》等。《群忠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时

  • 范村菊谱

    一卷。宋范成大(详见《桂海虞衡志》)撰。是书成于淳熙丙午(1174)年间,主要记所居范村之菊。书前首叙菊花为高洁之花,养生上药,古代名人贤士无不爱之。爱者既多,种者日广。菊品多至七十多种,范村所植三十

  • 春秋三传谳

    二十二卷。宋叶梦得(详见《春秋传》)撰。知唐啖助、赵匡及宋孙复一反汉晋以来尊经重传之传统,提倡弃传求经,直于经寻求《春秋》大义,此风影响了整个宋代经学。叶氏亦受其影响,故此书摘抉三传是非,主于信经不信

  • 读左索解

    十二卷。清王大经撰。大经原名日洪,字陆亭,浙江人,曾作过兰水颐山学官。此书成于道光癸未(1823)。他鉴于《左传》注本很多,世上流行各种版本,善者不多,不利于童蒙诵习,于是取陆粲《左传附注》、顾炎武《

  • 薛子庸语

    十二卷。明薛应旂(见《薛方山纪述》)撰。此书为他讲学之语,分为二十四篇,各以首二字为名,而每条皆冠以薛子曰。由门人向程作音释。书中主要论述自己的学术观点,如认为心即道,人心本与天通。圣之所以为圣者,在